天是红河岸。2015年秋(二)。老城区的一天

标签:
旅行伊斯坦布尔老皇宫索菲亚大教堂地下水宫 |
分类: [我们的旅行] |
我其实不止一次地觉得,我只是把摄影当做爱好及工作,赵先生是当做旅行的生命啊~
随后不久,我就接到电话:赶紧带长焦出来,朝阳太美了!
这一句话,花了姐8块钱听电话。
等我一路拖着赵小莳,走到海边,瞬间被这场景美翻了。
对面老城山丘上只露出上半身的圣索菲亚教堂和蓝色清真寺被晨雾和朝阳印的悠远美妙。
近处的垂钓者和流浪猫的身影也被水中金光勾出美丽的剪影。
等着鱼吃的猫咪。等得很认真。
赵先生说这张照片直接把现场气氛破坏了。。。

海水看上去非常厚重,在朝阳中轻轻荡漾。

在我带着小莳,蹲在地上拍猫咪的时候,赵先生一路上桥,跑到了耶尼清真寺。

原来大群的鸽子只会在清晨出现!

强烈的朝阳光从清真寺左侧打过来,背光的清真寺显得更加宏伟,

海水看上去非常厚重,在朝阳中轻轻荡漾。

在我带着小莳,蹲在地上拍猫咪的时候,赵先生一路上桥,跑到了耶尼清真寺。

原来大群的鸽子只会在清晨出现!

强烈的朝阳光从清真寺左侧打过来,背光的清真寺显得更加宏伟,
并没有不适或者疲劳,新鲜的事物有太多让人兴奋的地方。
在酒店吃完一顿极其丰富的早餐后,我们出门走到Karakoy站。
两男人研究了一会自动售票机,买票等车,一路搭着哐当哐当的电车来到Sultanahmet站。
传说中的蓝色清真寺就在这一站。
传说中的蓝色清真寺就在这一站。
出站后到一路边小店买水,球爸顺便买电话卡。结果有些复杂,搞了很久还是不行。
两个孩子玩从草坡往下跳的游戏,球妈不停打着奢侈的国际长途解决工作问题。
我给赵先生当模特,一边处理后来让我们闹心死的移动wifi,就是充不进去电。
当天太阳烈得不得了,不戴墨镜几乎睁不开眼睛。
这时候发现头巾真是好东西,那么一点点就可以遮挡眼前的光线。
突然有些些明白中东人为何都戴这玩意。
进宫门穿过很大的第一庭院来到收费的第二庭院门口。
人工售票点长队,自动售票点唯一的一台现金购票机也排长队。
诡异的是其他多台信用卡购票机无人使用。
球爸试了下分分钟搞定!
然后我们在长队惊异或迷茫的注目礼下,悠然地走进了老皇宫。。。
看到一个皇宫的模型,好多人对着拍。
以及当时的灶台、餐桌等等。还有少量壁画。
总体来说没有非常奢华,还算有趣,但不准拍照。
赵小莳之前有些不听话被我教训了一顿后超级乖巧,认认真真的看完了所有展品。
看了好一会出来,球妈因不满球爸光听语音不转达,而把语音器交给了莳爸。
然后莳爸也是默默听,不传达。
突然发现球爸不见了,找了好一会发现他竟然自觉去排队了。
然并卵,我们两女人对大钻石都没啥兴趣,反正又不能买走。
两男士自然无异议,直接逛到第三庭院来到海峡观景台。
阳光明媚,天高海阔。
这一程发现球妈比我爱自拍。自拍杆基本都挂在身上。

回来发现竟然还没拍图。可能看着太寒碜。
让小莳给我们拍了张合影。
总的来说,整个老皇宫有明显的奥斯曼建筑风格——
多圆顶、多拱廊、内部结构简单但宽敞,遍布细致美观的拼贴但并不显奢华、海景极佳。
中间语音器被小莳摔断一只耳朵,还的时候对方没发现。。。
依然是小莳出品。
味道还行,而且环境很赞。
快吃完小莳打碎了玻璃杯,老板没生气竟然还送了两小孩各一杯冰淇淋。
和蔼的表示自己也有孩子,能理解。让我们不要教训她。
土耳其人真的是爱孩子呀~
我看着赵姑娘眼波流动,知道她在动歪脑子。
我看着赵姑娘眼波流动,知道她在动歪脑子。
索菲亚大教堂的名字源自希腊语“Ἁγία
Σοφία”(上帝智慧)及拉丁语“Sancta Sophia”。
原是正教会牧首巴西利卡,一度成为清真寺,现在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一所博物馆。
除了在1204年至1261年成为拉丁帝国的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由360年落成直至1453年期间都是君士坦丁堡的大教堂。
1453年5月29日,圣索菲亚大教堂被转为清真寺,直至1934年被世俗化。
教堂内幽暗而庄严,清真寺典型的巨大环灯是这空间唯一的人工光源。
侧面大窗透进泛白的日光在地上打出迷人的光影,
整座水宫长140米、宽70米,336根高9米的粗大科林斯式石柱支撑着巨大的砖制拱顶。
最深处两根柱子下还压着倒着的美杜莎头像,看不懂。
巨大的还是有些震撼。回头得查下传说。
据说旧时,伊斯坦布尔老城的居民总能在夜间听到地下有潺潺的流水声,却没人知道其中缘由。
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在蓝色清真寺附近发现了一个庞大的地下水宫。
这里原是6世纪拜占庭时期因战争原因而建的贮水池。
据史料记载,地下水宫是公元542年,朱斯提尼安大帝动用七千名奴隶在教堂废墟上建成的。
到了奥斯曼帝国时期,水宫被废置,直至十六世纪中期,荷兰人无意发现了它,才使其重见天日。
——以上摘自度娘~
莳爸经常被路人拖去拍合影。
远远望去觉得不对劲,怎么象形文字这么少。
自恋的拉美西斯二世绝对不会这么浪费石材,一定是刻满功绩的。
后来发现是图三,果然,我太了解拉二了。

这是我看到的第三座方尖碑了。
这是此行所见唯一一座有六座宣礼塔的清真寺,也是之前印象中伊斯坦布尔的地标。
进入内部庭院,几乎和苏莱曼清真寺一样的造型,规模也差不多。
不好意思偷拍,而且当时我手中的相机还挂着长焦。
从旅行来说,真想去搞个300长的全焦段镜头。
赵小姐其实挺适合民族风的装扮~
其实我只是想表达,长得好看的孩子怎么打扮都是可以的。

清真寺中间大片范围只给穆斯林祷告用被木栏围起不准进入。
只能在不大的空间欣赏著名的蓝色瓷砖拼贴。
整个清真寺大殿空间巨大,穹顶高远,光线充足明亮,
映的墙面华丽细密的瓷砖颇为美丽,特别是大量蓝色瓷砖让视觉更清爽。
但说实话蓝色清真寺并没有太让人意外的内在。
比起前一天走进的耶尼清真寺,并没有太突出的地方。
相对的,我还是喜欢那边的清净。
果然名气大了很多都会变味。
莳爸第一次进清真寺,而且有鼻炎味觉较差,觉得还好,无奈也只好跟着出来。
还没喊出一句,帮我们也拍一张啊,人就速度撤了,快得令人咋舌。
我俩坐着回味了一阵,才想起,我们是外国人。人觉得新鲜嘛~
路遇一辆携程大巴。果然全世界都有你的影子呀~
路上一咱天朝女人听到我们在讨论晚饭吃啥,主动推荐不远的一家中餐馆。
并表示吃了7天烤肉已经不行了。
我们刚到觉得烤肉还挺好吃,想了想就就坐上电车往回走。
结果没注意到电车也有区间车,到我们要去的前一站Eminonu站,就突然往回开了。
于是莫名往回坐了两站,又换另一辆重新回Eminonu下来,等去终点站的车次来才终于回到karakoy站。
依然在老地方解决晚饭,老板看到我们非常兴奋,估计已经认识我们了。
土耳其的烤肉卡巴,是至今以来唯一吃了那么多天,我回来了还会想念的食物。
要么最近找个上海的土耳其餐厅再去回味下吧~
虽然价格肯定是五倍十倍的翻上去。。。
天是红河岸。2015年秋(二)。老城区的一天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