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在巴黎。2015年春(三)。卢浮宫

标签:
巴黎卢浮宫塞纳河艺术桥古埃及 |
分类: [我们的旅行] |
为了卢浮宫,提前把功课做到了可能的极致。
除了卢浮宫内部结构、路线外,
赵先生后来写在在旅行记录中的一段话。
这段旅行过去半年。
若不是有一份当时记录的文档,很多细节到今天已经记得不是很分明。
感谢先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2015年3月25日,周一,8点一刻坐M1到Royal Musee du Louvre站出来。
眼前是著名的里沃利街。朝阳光刚刚好。
左右延伸到很远的卢浮宫北侧依然是典型的巴黎式,但更老旧的墙面和更华丽的雕饰显出老皇宫的富丽堂皇。

透过街对面高大的侧门,正好撞见看到玻璃金字塔的一角!

我俩兴冲冲穿过门廊通道跑到拿破仑广场,卢浮宫和金字塔就豁然展开在面前。

朝阳刚刚爬到卢浮宫房顶,勾勒出这整排的华贵建筑、金字塔和路易十四骑马像金色的线条。

卢浮宫要9点才开门。

透过街对面高大的侧门,正好撞见看到玻璃金字塔的一角!

我俩兴冲冲穿过门廊通道跑到拿破仑广场,卢浮宫和金字塔就豁然展开在面前。

朝阳刚刚爬到卢浮宫房顶,勾勒出这整排的华贵建筑、金字塔和路易十四骑马像金色的线条。

卢浮宫要9点才开门。
金字塔下的主入口此时只有十几个人排队。
我排着队,莳爸就在广场上不停的拍照。
其实有博物馆通票不用在金字塔这排队,在北侧的黎塞留馆下有专门入口。
但一方面这会排队人本就不多,另一方面我们想在第一时间去瞻仰离这儿最近的德农馆蒙娜丽莎。
所以还是排在这儿了。
其实后来发现,博物馆通票在这里也有专门的队伍。
不需要像普通游客这样排S形长队。
但发现时候为时过晚。通票队伍也已经很长了。
如果早点悟到,或者法语好一些,跟工作人员多交流下,咱们可能成为第一位入馆的人耶!

卢浮宫是先排队安检,然后下到金字塔下方大厅排队买票进馆。
得益于赵先生充足的功课,几乎没有多走一步路的冲到了二楼的蒙娜丽莎大厅!
围栏离画大约有3米远,完全看不清达芬奇那据说晕染式的笔法。
但蒙娜丽莎像那么熟悉,在人还很少的馆内靠在围栏边静静的望着她,心情挺奇异。
哦,蒙娜丽莎,我终于来了。
哦,卢浮宫,我们终于来了。
听说最夸张的时候,这个大厅层层叠叠十几米厚的人群。
就为了远远瞻仰下蒙氏风姿。
这么说来,我们已经尤其幸运。
从蒙娜丽莎身后走出展厅,进入大幅法国绘画走廊。
文艺复兴风格、威尼斯画派、法国巴洛克风格和后来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北方风格等等,
各种略懂的、甚至完全不懂的绘画作品。
用聆郎满目或应接不暇来形容都太小气,应该是类似“扑面砸来”的感觉吧。
突然看到众多从小到大美术课本中出现数次的作品。
感动到亲切啊。
比如大卫这幅,长度几乎有十米的《加冕图》。
法国的主要是大型绘画,静穆的《贺拉斯宣誓》、壮观的《拿破仑加冕》、传奇的《萨宾妇女》、
而意大利绘画除了《蒙娜丽莎》《迦拿的婚礼》外,
还有拉斐尔的《卡斯蒂繆内肖像》、写实风的《圣母之死》等等。
从这片区走出来已是近2小时后。
虽然出土时已找不到塑像的头和手,但胜利女神立于战船船头,
无所谓海水溅湿裙摆、双翼振翅欲飞的巨大动态美冲击着我们的眼睛。
正上方高高的天花板一扇巨大的圆窗射下光线,让整个雕塑更加明亮和神圣。
自我在初中时开始对古埃及感兴趣,就知道有一天我一定会来到卢浮宫。
有个很可悲的事实,古埃及的文物在法国与英国,比本土还要多。
为什么,想想八国联军自然就懂了。
而埃及近代,因为各种混乱反而保留下很少,甚至为了取得更多石灰取火,他们把古迹的石块搬回家烧了。
历史是件太过残酷的事情。有时候侵略的结果反而是便宜我们后人。
哈托女神与塞特一世。竟然让我看到了深深的爱意。
哈托女神与塞特一世。竟然让我看到了深深的爱意。

阿肯那顿夫妇像。新王国时期女性地位明显上升了嘛。
这座书记坐像,是卢浮宫埃及收藏最著名的杰作。
静静看了好久。真感谢周一的卢浮宫没有那么多人。
在走廊尽头的一个幽暗小间中。看到了木乃伊。
我跟莳爸解释,这些小瓮是用来装内脏的。
古埃及的人相信,灵魂会回到躯体中。然后得到重生。
那一刻,我决定,不管埃及的政局多么混乱,我也要把行程提上日程了。
平日已不明显,只是没有太多事件刺激你。
夜深人静想起,知道它就在那儿,定是要实现的。
在莳爸一次次提醒我们的行程会走不完后,我们终于穿过了百米长的古埃及展厅。
在莳爸一次次提醒我们的行程会走不完后,我们终于穿过了百米长的古埃及展厅。
来到了北侧法国工艺品展区。
这个展区大到占据整个黎塞留馆2楼和叙利馆2楼的北侧。
这个展区大到占据整个黎塞留馆2楼和叙利馆2楼的北侧。
保留了19世纪法国皇室的房间和用具,让喜欢炫富的人来这儿看看,估计会改变人生吧。
黄金覆盖了天花板和主要墙面。巨大的吊灯、繁复华丽的雕饰,高端家具、各种金银器具,
特别是拿破仑三世套房,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反正就是有钱、任性。
吃饱喝足,继续进黎塞留馆,来到马利中庭。
玻璃天花板让这里光线很充足,杰出的巨大纯白雕塑林立于此,两座马利骏马像让人惊叹。
第一感觉是密集,第二感觉雕的不错,第三感觉是精品不多。
最震撼的是科萨巴德庭的几座巨大的亚述帝国人面牛神城门浮雕。
古朴威严,完全可以想象几千年前古老帝国的繁华样貌。
相比人群集中的正面经典角度,莳爸说他更喜欢站在它后方。
不仅能看到维纳斯脊椎的著名蛇形曲线,还能看到高高的雕像“俯视”其下众多人头的画面。
男人的视角。
往西到德农馆的西侧,在一个古罗马和意大利雕塑混合展厅,看到一座巨大的雕像——


往西走进入意大利雕塑区,入口就看到了风格圆润暧昧的《爱神吻醒普赛克》像。
最深处是两座米开朗基罗大师的《垂死的奴隶》《挣扎的奴隶》,属于米大师后期作品。
下刀粗矿甚至粗糙,但人物妄图精神挣脱肉体却不得的寓意依然表现的非常突出。
从米大师作品身后下楼到地下1楼,这里有一些欧洲其他风格的雕塑作品和楼上放不下的一些雕塑。
除了从小眼熟的《圣玛丽玛德莲娜像》外,总体没有太多印象。


3楼有大半层是开放的展区,展出大量的14-17世纪欧洲各国绘画。
包括荷兰画派、日耳曼画派、弗兰德斯画派、法国绘画。





看看还有些时间,于是决定穿过金字塔下厅堂去对面黎塞留馆,直接电梯上到3楼。



大约下午6点,我们走到这层楼的叙利馆左侧展厅,看看闭馆时间到了。
只好下楼到地下1层,看了眼中世纪卢浮宫城壕遗迹。
从叙利馆出来,穿过金字塔下方大厅,到西边的倒金字塔处寻出口回到拿破仑广场地面。
洒在身边的卡鲁索凯旋门,洒在西边的杜乐丽花园。
桥栏杆上、桥灯底座上密密麻麻吊着无数的情人锁。
这些锁据说前些年还把桥压塌过。
可我们面前依然有对情侣兴奋的挂上一把锁,开心的拥抱。
其实桥上桥边都有小贩卖钥匙。
我们老夫老妻了,不需要通过钥匙来锁爱情啦~信心在心中哪~
这之后没几月,很偶然看到一次新闻,情人桥上的钥匙又一次被卸走了。
卢浮宫和金字塔的灯很快亮起。
我想,这绝对是我们不需要看这篇记录,而在未来随时能想起的画面。
空旷安静的广场非常非常漂亮。
在巴黎的第三天,就这样在游走卢浮宫中度过。
慢慢步行+不时驻足确实比预想的累太多太多。
而对我来说,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到传说中的遗迹,激动是难免的。
也更加坚定我们接下来去大英博物馆,去埃及的行程。
只是花一天时间在卢浮宫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细细看,至少需要四五天吧。
这样子行程绝对奢侈了。
接下来的一天,我们将继续暴走。
塞纳河右岸,我们来啦~
暴走在巴黎。2015年春(二)。卢浮宫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