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咨询,做得到与做不到
(2014-04-05 21:19:03)
标签:
婚姻咨询情感心理情感 |
分类: 婚恋情感 |
收到一位学员的微信,绝望地说恋情再也没法挽回,自己想尽一切办法,但对方去意已决……这样的结局不出意料,在TA早些时候告诉我恋情出现了危机,我告诉TA最好去做婚恋咨询,在做咨询之前不要再去“骚扰”对方,TA没有反应,我就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因为当时感觉到TA的情绪已经到了一个情绪的高峰,完全陷在自己的执着状态中,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在那样的状态下,所谓的“一切办法”都是早已令对方厌倦并痛苦的旧模式,做得越多,就是在拼尽全力把结局朝着自己不想要的方向推进,命运的强迫性,就是这个样子。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时不时就会碰到。我清晰地看到心理动力运作的轨迹,看到个体是如何地被控制着,无比执着、坚定地开演自己亲手编好的剧本。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并非狂妄到觉得咨询对任何婚恋危机都可以力挽狂澜,可是,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十分地清楚,婚恋咨询可以做到的,与做不到的。
婚恋咨询可以做到的就是,维持住关系。不一定做得到的就是,关系的品质。当然,这两个状态也不是百分百,但从个案经验来看(我自己及同行的反馈),大致八九不离十。
对于维持关系,婚恋咨询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前提是一段关系还没有真正死亡,即双方都没有下定决心,还留有余地,哪怕一点点。但太多的人并不懂得如何运用婚恋咨询,或者说并不信任,哪怕已经开始动心,就是不行动,而是自己折腾,直到关系彻底破裂。因为人们太相信自己,或者太恐惧面对自己。
印象很深的一个咨询,个案与先生的冲突升级到已经带着孩子搬出来住,自己心里不想离婚,但先生就是不接自己电话,短信也不回,实在没办法之下就来咨询,一副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无奈的心理咨询啊)。我分析了他们的关系状态,代入其先生的感受,让个案看到可以如何去交流(换种新的模式),并进行现场演练,一个半小时的咨询结束,个案带着新的答案回去操练。时隔半月,电话回访,个案说已经搬回家中,关系稳定下来,并表示感谢。虽然个案今后的关系仍然会有冲突,但起码咨询帮助TA达成第一个目标——将关系维持下来。
几乎所有的关系问题和冲突都源于看不到与不满足的心理需要。而心理师们看得到(丰富的经验积累),所以,只要能够命中这个需要,不管是用行为还是语言表达,就可以收获自己想要的结果(维持关系)。
这就是婚恋咨询的做得到。
维持关系,是婚恋咨询里比较初级的一个阶段,而关系的高级阶段,关系的品质,就是婚恋咨询的做不到。
从婚恋咨询来看,通过咨询,了解到对方的心理需要并且去达成,关系就维持了下来,但是,关系的品质不仅仅在于维持,换言之,一段长久的关系不等同于一段高品质的关系。
关系的维持靠单方就可以达成,如果一方可以持续地去喂养另一方的需要,关系一般不会破裂。但是,高品质的关系需要双方一起来达成(虽然我的导师教习是单方就可以达成),或者说, 一起努力可以降低能耗,风不足时难起浪,难免有一方半途力不从心累死在沙滩上。
我的导师在课程上说过一段有意思的话:我和妻子一年只吵四次架,一次大致要吵三个月,我在不吵架的间隙就赶着写一本教导《亲密关系》的书,在我们未修习到真正有效的途径时,借用各种办法(做各种咨询),我们仍然是过了约20年的不快乐的婚姻……
通过学习和实际的体验,我体证到导师的话,虽然,导师已经不再教习坊间至今在大量传播的各种婚恋指导课程和工具,因为他验证到那并不是指向关系品质的究竟之道,可是,我看到他之前所做的努力,并非全无价值,我在猜想,若非借着那些咨询,或者他们的关系已经结束,走不到今天,也未必有机会可以一起抵达并品尝到如此醇厚的关系美酒。
高品质关系的前提在于关系仍然存在(而不是已经分离),在于仍然有机会互动。因此,普通的婚恋咨询,对于关系仍然是大有帮助。
当然,无论心理师们如何卖瓜,如何地觉得咨询有效,如果个体就是听不进任何外界的声音,那只会像开头那样的结局:如果已经一次次经验到无效,还重复用无效的办法和方式,哪怕自己觉得是新办法,都很难起到效用——当个体在陷入一个危机里,就已经处在一个僵化状态里,就只会强化强迫地使用旧模式。
再说,从未曾修习到新的模式,又谈何懂得使用?
常常,人们就是要一次次地失败、一次次地失去、一次次地痛苦,才积累到足够的动力去探索、调整、改变,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当然,也有试图穿墙而过者——有时候,人有多恐惧,就有多坚定。
最后,关于婚恋咨询的做得到与做不到取决于个体本身。要与不要,沉睡还是醒来,都在于自己。换言之,在汪洋无边的情感之流里,就是有遇到那丛可救一时的芦苇,也要你愿意伸出手去,握紧在手中。
因为人生,吟唱的都是自己编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