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    爱

(2013-07-25 16:39:46)
标签:

真爱

爱情心理

情感

分类: 婚恋情感

真爱是可以在关系里呈现真实的自己,成长自己。

而关系,是最能成就自己成长与探索的桥梁。

抵达之前要经验三个层次:我知道自己的需要,将之表达出来之后允许对方选择。

 

首先是知道自己的需要。

人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常常用外在事物来代表,认为自己只要拥有的某种东西,就满足了,但努力追求之后,发现那仍然不能真正满足到自己,于是继续追逐。在关系上,会见到追逐物质上的满足,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以为这些可以带来安全感或其他,得到之后,发现内心仍然是空的,于是有这样的说法: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买不到幸福。其实这仍然没有表达清楚自己的要的是什么。有些人会用另外一个极端,金钱如粪土,看那贫穷的人家,比多少有钱人家还温馨……

这仍然停留在外在的基础之上。关注外在,仍然不得其中。

其实自己的需要可能很简单,很细腻,甚至很琐碎。敏锐地感受到这些部分,就能慢慢触摸并了解到自己的需要。

需要知道自己喜欢对方怎么样对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喜欢吃什么东西、比较能接受的交流模式、以及拥抱、亲吻等亲昵的方式等等。

捕捉到自己的不舒服(只有接触了才会唤起不舒服),才有机会去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方式。而我们常常是不敢去面对那个感受上的不舒服,将就对方,把不满隐匿下来,然后有一天爆发或者渐渐远离。

将就里有不同的情绪,可能是害怕让对方不舒服,比如,当对方靠近你时,你看到对方牙齿上有青菜残渣,你是担心讲出来伤害对方(令对方尴尬)而强忍着还是把它表达出来?

还有一种害怕自己提出了要求,自己太麻烦,会不被喜欢。

等等。在这里,你已经感觉到不舒服,并且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比如干净整洁)。

这些是最简单层次上的需要,往下会慢慢感知到更深层的需要,比如,在对方心里的重要性,这样的需要会产生更多的害怕,因为这些感受太陌生,也很稚嫩,脆生生般地,这同时这会让自己看起来无助无力。

然而,这部分的呈现可以让关系进入另一个深度。

这需要觉知,而后需要勇气。

敢于承认自己在关系状态里的不舒服,敢于承认自己的某些需要,并且不逃离,清晰地看见它。

 

然后到了表达。

某些需要的表达会比较简单,比如爱吃什么菜,喜欢干净,而有些表达很艰难,比如,你喜欢什么样的爱抚方式。这让自己感受到无力和脆弱,在对方面前除去一层层的保护衣,不漂亮、不勇敢、不能干、不聪明……在关系的深度里,这带来双重的害怕。害怕自己原来是这样,害怕对方失望。

这些需要看似很简单,但总隐匿得很深,那种深处是一种脆弱感,脆弱得令人不敢去看见和触摸,于是不敢表达,因为表达会带来一些不良的感受,比如,羞愧感、羞耻感。

不用觉得奇怪,表达需要会带来这些这么不舒服的感受。因为童年的经验里,表达需要并不总是得到满意的回馈,甚至有些是带来灾难,比如,被无情地忽视甚至耻笑。这样的感受涌上来时,会把自己淹没(如果承受能力还不不足够时)。

表达内心深入的部分令人恐惧,包括自己的需要、曾经的经历、觉得不可告人的秘密、难以启齿的感受……

这是另一个坚难的回合。

 

更坚难的回合在于你是否允许对方选择。允许对方选择无法满足你的要求,这激起了更大的创伤的经验——我都这样了,你还这么对我!

很多时候,坚持到这里,就全军溃败。

小心翼翼地表达了自己的需要,像个无助的孩子般,可怜巴巴地等待你来满足,得到的却是如雷轰顶,哦,你没能力、你不懂、更过分的是,你没空!

情何以堪!

有些人,可能承受过一次这样的痛,就紧闭心门,好似曾经沧海难为水。

真爱的能力是受了伤还仍然能爱。而不是就那么一点点,抽走了,就枯了。

在这里容易出现一种假象,就是自己很坚强,嗯,我接受你现在的状态和样子。看似明白人,也接纳了,然而内心却是在撤离,甚至留着“有机会回击”的心机。

 

被拒绝(或对方确实没有能力)时,自己是什么样的状态才是真正地允许对方选择?

那就是敞开。我受伤了,但我仍然是开放的,我有能力再次请求、再次允许,哪怕可能再次被拒绝。

当然,并非说自己不可以选择。关键在于,无论自己怎么选择(比如分手),仍然保持着对于曾让自己体验过伤痛的对方的敞开。这种敞开是一种感受上的自我接纳及呈现。也传达着这样的一种信息:我很痛,但我仍然会爱。

 

与伴侣经历过这三个阶段,关系就进入一个高品质的阶段,而不是流于表面。自己拥有这样的品质,有能力把黑暗(痛苦)和光明(喜悦)纳入心中,真正的爱,就已在旁。

 

最后我想说,其实对于真爱,是每个灵魂都深深渴求的。

有诗人曾经说过,于漫漫人海中寻求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看着很洒脱,其实仍然是一种恐惧。

是的,随意和大度,是一种恐惧的掩盖。恐惧自己没有能力得到,所以让自己显得不在乎。

不在乎的时间长了,就会有各种形态出来。像某种东西的成瘾,包括那样“升华”了的方式,比如,成为某个专业的里的“大师”,取得了很优异的成就(当然,我不想表现出来自己对于这些方式的评价,每个人有自己的人生,只是想通过这样一个比喻来更好地说清楚关系这个主题)。

与人互动或者与物(专业、事业等)都是一种关系上的需要,当然,与后者互动容易得多,唯有与人互动,进入到深层的关系里,才开启考验自己全面能力的旅程,才开启真爱的旅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