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25,让自己成为自己的理想父母

(2012-05-25 12:14:41)
标签:

亲子

教育

传统文化

内疚感

育儿

分类: 亲子教育

家里的阿姨其亲戚的孩子过来找工作,暂时在家里落脚,阿姨对这个孩子很好,而且比其女儿还好。我笑着对她说:不明白的,还以为这才是你女儿。她笑笑说,是啊,这孩子的母亲对我女儿也是比自己的好啊……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缩影,自家的孩子宠不得,起冲突了,先批评的亦是自家的。还有就是爱比较,动不动就“你看某某家的,哪样不比你好”……而这一切的都是“为了孩子好”,都是爱,严厉的爱。

多少年来就是这样传承下来,以为这是最好的,却没有真正地问过孩子的内心感受。

 

有一个个案,其纠结主题就是“我到底重不重要”、“在你心目中值几何”……其实其心结来源于小时候,父亲对于家里饭店里请的一个小女孩的特别照顾。

“我虽然明白父亲是爱我的,那个孩子肯定没有我在父亲心里的位置,可是我就是觉得不舒服,我就是难过!!!”

这就是道理和实相的区别。道理我懂——父亲是爱我的;实相是——父亲真的对她比我好。对于影响而言,事实就是内在永远缺了一块——我不够好!未被满足的需要就是——请你告诉我,我是最重要的。并且在往后的生活中四处寻找机会求证,结果只会是失望,因为再好的爱,亦难以弥补早期缺失的痛。

 

无独有偶,在一次治疗课程里,有位被投为“好妈妈”的个案,心里最痛的声音亦是:妈妈,你能否告诉我,即使我达不到你的理想要求,但在您心里一样那么重要,您会永远爱这个独特的我……

 

情感勒索是家长常出的招,出之于无形,伤孩子于深心。“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是原始版本;另一种版本是“我一切付出都是因为你”,以内疚感挟持孩子。

 

爱孩子不是你会什么就给什么,而是孩子需要什么才给什么。如果你没有,要尽力而为,学习、成长,实在不行,你还要给孩子一个交待:父母是爱你的,只是父母也有自己的局限。客观、理性、担当、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才是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

 

……

这是孩子的理想和诉求。

作为成年的自己,要慢慢学会自我承担。接受父母的局限性,不再耽于过去,学会觉察自己的需要,学会呵护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的理想父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