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日学生机场刺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亲子关系

(2011-04-14 21:14:46)
标签:

育儿

分类: 亲子教育

    药家鑫事件审判的同期,又出一起因为要不到钱,在机场剌母的事件。在机场刺母之后的汪某表现得很淡定,没有多少的悲伤。在舆论一边倒的“口水”,大有淹死汪某而后快之势之时,事件又有了变化,那就是其母亲和亲戚的“改口”。从原来的“姐姐太溺爱儿子,只要是儿子提出的要求,不管什么总是想尽办法满足,可以说是要什么给什么,没有的话,也要想尽办法变成有”变成了“勤勉、懂事,还知道要给家里分担压力的好孩子”。

 

    我更相信是前者,那本来就是一个“不孝之子”,在事件发生的初期,人的情绪自然流露,一般最真实可信,这种语言是经由内心的认同,而不是经过“大脑加工”后权衡的理智的“自我保护”。所以,这个在“在日本从不打工、完全靠家里供养”的汪某也有许多的事实例证,比如,相对于其他人在日本的“奢侈消费”。

 

    母亲的“护犊心切”可以理解,然而,这样的保护,能对如此恶劣的亲子关系有改善作用吗?

 

    是什么样的教育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呢?古话说“养儿防老”,这又是谁的悲哀?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天使,要如何努力,才能培养出来这样的孩子?

 

    不管汪某有没有幻听等精神分裂症,但在其行为的当下,应该是清醒的,因为其还会“没寄钱”而争执。其母亲为了保护儿子而生来出的“病”,真能救了自己的孩子吗?

 

    母亲差点丢了性命,都没弄明白到底怎样才能“救”孩子。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只有健康的爱才能成就孩子健康的人格。越爱越怕失去,这种建立在恐惧之上的爱不是真爱。唯恐失去,恐惧的是“失去”而不是孩子本身,内在的空虚和无望导致无原则地“爱”,这和药家鑫的“爱”有共通之处,前者是“无度的爱”,后者是“控制的爱”。这些病理性的亲子关系背后都有个功能不良的家庭系统。

 

    做为父母本身,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孩子。纵然也有盲目地爱结出可喜的果,只是存在的较大的风险。孩子在功能不良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运气不好,结成歪果也属常理。

 

    当成为父母不是因为意外而是因为计划;当父母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不盲目上岗;当父母愿意和孩子共同成长,这样的悲剧才能得到终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单身男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