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婚姻,在纠缠中成长

(2010-09-16 10:18:33)
标签:

文化

家庭模式

原形毕露

婚姻咨询

物质基础

情感

分类: 婚恋情感

曾有人问某哲学家,为何会成为哲学家。答到,家有泼妇。婚姻,在纠缠中成长

 

只有进入了婚姻状态中,才能真正体会到这是一方如何锻炼人的心智的地方。

婚姻本应该是一桩很美好的事情,为何在其中的男男女女们有这么多的痛苦纠缠?

因为我们并不懂。

 

我们最初学到的与人相处的能力是从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中而来。二性之间的沟通、处理冲突的能力首先从父母那里学到。所以,经常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婚姻模式,依稀有父母的影子在。

然而我们是二个从不同的家庭中成长而来的,亦就是说,各自在父母那里学到的能力,四个人的模式的重新整合。如果伴侣的家庭模式与你很相近,相对会相安无事。如果不是,婚姻内的冲突会更大。因此,古人早早就说过——门当户对。绝不仅仅是说物质基础。

我们二性沟通能力贫乏得可怜,我们的处理能力也非常的有限。因此婚姻内的大吵小吵乃至分道扬镳并不出奇。我们发现,原来婚姻并不是想像的那样,而自己有限的能力根本无法处理如此复杂的纠纷。

所以,当婚姻失败了,或者面对着困境时,可以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但并不是人生的失败。人生就是一次次的学习。当你能够从事件中得到领悟,那个令你痛苦的人同时亦令你成长。

 

婚姻是最消磨人的一种生活模式(相对于单身)。亲密关系亦最让人“原形毕露”。我们常常在婚姻中索求、不得、失望、冲突……无限次地循环上演。

因为我们都是带着缺失而来。成长过程中,我们并不是有求必应的,我们在父母的模式下,总是患得患失。而我们的父母由于他们原生家庭的原因,其能力也是有限的,他们可能并不懂得如何给予我们足够而不过度的爱。

带着这样的遗憾,我们期望能在伴侣身上得到补偿和满足。因此亦能看到,许多人的伴侣或多或少有着其父母的印象。我们期望,在自己的生活中,补足我们童年的遗憾。

然而,伴侣不是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最终只会失望。想要改变对方或希望对方为自己改变的意愿美好但不现实,坚持下去,对方只会“不能承受之重”,不堪负荷,二败俱伤或者最终恨意绵绵无绝期。

这并不是伴侣的错。自己的原因不应该由对方来承受。

 

渴望圆满的意愿是好的,前提是先自行修好自己,而不是渴望、等待这个或那个人来修补。带着这样的期望只会一次次失望,发现茫茫人海中,根本无法找到一个可以满足自己所有期待的人。再好的人,总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经常在婚姻咨询中有来访者痛苦地问:为什么改变的、调整的总是我。为什么就不能是他?

我们总是对于变化和改变心存恐惧。习惯性地想要停留在旧有的模式里,虽然那是病理性的,但因为熟悉而安全。

有些甚至会觉得自己先调整就输了。婚姻,难道是一场输赢?

其实,先行动起来的一方,是主动权在握的一方。

如果自己是圆满的,那么不论伴侣是如何的,我都可以幸福和快乐。

我的人生,我自己可以负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