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不起故园情
(2020-07-29 09:03:23)分类: 散文 |
何人不起故园情
儿时读书,我摇头晃脑地背唐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乡”咋解释?同桌忽问我。
“是‘老家’吧。”
事后我想,我答这对吗?查词典我见,“故乡”是“家乡、出生地或曾长期居住的地方。”“故园”即“旧的家园”。
上学离开家乡,班上的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故乡是学生们常常说起的地方。故乡的山与水,故乡的人与事,故乡的历史,故乡的风情,是同学们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
我家在农村,家乡有风沙盐碱,村民多贫穷。但是,我爱故土。村上的老房屋,老街道,黄土地,辘辘井,大沙丘,关帝庙,牛拉车,土坯墙,大水坑,都是故乡的符号。在我看来,故乡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故乡有生我养我的父母,故土有我成长的足迹。故乡的大槐树,我不知爬过多少次。老树裸露的大根,不正是我的根之所在吗?
《辞海》注,“故”是“原来的、过去的”意思。家乡今天的繁荣,不就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吗?
人常说,故国,故地,故是一种美;故友,故知,故又是一种美;他乡遇故知是人生一大喜事,更是一种美。一见如故是美。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不也是美吗?温故而知新,还是一种美。想到这些,我感到故之厚重,故之大美,故韵情长。故虽指旧的事物,但它却是无与伦比的财富。
到了北京,我去参观故宫长城等古迹,胜地皆因其故而壮美。四羊方尊、马踏飞燕,金缕玉衣等文物,也因其古而精享誉国之重器。大馆文物的镇馆之宝,哪一件不是因其年代久远兼做工精致而价值连城?
大学毕业工作,我离老家更远了,想家之心无时不在。而今移居海外,我与故乡几乎隔着半个地球。人离家越远会越想家。这是我早有的感知。
“父母都不在了,你还想家,想谁呀?”儿子这样说。
此话貌似有理。实际上,年轻人体会不到老人心。爹妈虽说不在了,但我仍然想家。移居加拿大已经10年了,虽说我也比较适应了异国生活,但我还是想家。电视“记住乡愁”栏目唱道“日久他乡即故乡”,这不就是对在海外漂泊的人来说的吗?人生我有三个故乡。原籍是其一;工作的城市是其二;加拿大蒙特利尔也已经是我的第三个故乡了。长时间以来,我几乎天天做梦,梦里所见最多的还是我的故乡,我的故居,我的族亲,我的故友。哥80多岁了,他也多次跟我也这么说,说他满脑子都是曾经的故乡。老人之心略同啊。
怀念家乡的心情叫乡愁。古人曰,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古人有乡愁,我也有乡愁。乡愁无古今。
怀念故乡,我想什么?我想念那古老的村庄,我想念父老乡亲,我想念家乡的小河,我想念家乡的四合院小学,我想念儿时的玩伴,二狗,王八,臭兜,老鳖。一句话,凡我在村上经历过的那已经故去的一切,我都想念,魂牵梦绕。
上次回国,我发现家乡的村庄几乎全变了。家家新楼房,老舍所剩无几,破败不堪。父老长辈大都谢世,年轻后人都不认识。我用相机拍下老屋旧舍照片留作纪念以慰乡愁。有年轻人不理解,说我怎么拍照老落后。他哪里知道我心情。
有歇后语说,他乡遇故知------分外亲热,这是真的。在西方和老乡聚会我有深体会。有首歌唱“谁不说俺家乡好”,这歌声唱出了我对家乡的感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写: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诗意是说,不知从谁家传来玉笛的声音,笛声随着春风传遍了洛阳城。今夜听到笛子吹《折杨柳》曲子,谁能不涌起一股强烈的思乡之情呢?半世总为天下客,月亮还是故乡明呵。李白思乡我想老家,皆为人之常情。
是呵,独在异乡为异客,何人不起故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