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央行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快评

(2010-03-08 21:47:24)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国经济

即将发表于《21世纪经济报道》,谢绝转载

    2010年1月12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举明显出乎大多数市场人士的预料。继上周央行提高3月期央行票据收益率之后,央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举动,是否意味着央行会提前收紧货币政策?

    我们认为,尽管央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比我们的预期有所提前(我们预测央行2010年会在第二季度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但这并不意味着央行会在第一季度继续收紧货币政策。

    首先,从直接动机上来看,央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对1月份前半段银行信贷飙升的回应。根据相关数据,仅在20101月第一个星期,中国商业银行就新增人民币信贷6000亿元,如果这个趋势简单持续下去,那么一月份的人民币信贷规模就会超过2万亿,这将是一个天量水平。这一趋势维持下去,2010年人民币信贷水平将特定超过7-8万亿的目标。因此,通过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央行是在向商业银行释放信号,敦促它们控制信贷投放节奏。

    其次,尽管最近公布的200912月中国进出口数据显示,中国对外贸易强劲反弹(12月出口同比增长17.7%,进口同比增长55.9%),且CPI从2009年11月起同比增速转正,但毕竟数据改善的周期还很短,中国政府还要继续观察几个月的宏观数据,才能判断这一轮经济复苏是否真正可持续。因此,2010年第一季度将是中国政府的观望期。如果2010年第一季度CPI和PPI继续强劲反弹、出口进一步改善、资产价格继续上涨,不排除央行将从2010年第二季度起陆续收紧货币政策,这可能依次表现在央票收益率继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上升与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上调。如果出口状况持续改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导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强、海外贸易保护主义压力进一步增大,人民币汇率也可能在2010年第二季度有所松动,重新回归到小幅升值的轨道上来。

    再次,对冲销流动性而言,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发行央票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工具。而且从央行成本来看,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进行冲销的成本更低。但目前外汇占款数据并未显示出短期国际资本流入有突然加剧的迹象,因此可以判断,本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更多在于控制银行信贷规模,而非冲销外汇占款增长。

    简言之,本次央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意味着央行提前进入集中收紧货币政策的周期,而是央行对1月份前半段银行信贷增速过猛的直接反应。预期在2010年第一季度不会继续出现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举措。如果第一季度银行信贷进一步增长,不排除央行与银监会出台进一步的控制措施,包括央行针对特定商业银行发行定向票据、银监会提高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加大窗口指导力度等手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