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解放日报》,2009年3月26日
在张明看来,《意见》传达了国家层面对上海的很大期望。到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这一时间目标的设定意味深长,可能与一些全国性的宏观经济目标时点相契合,更可见得建设上海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用意。
张明表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在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中,确实需要一个标志性的城市成长为国际金融中心。”他指出,上海的金融业发展历史悠久,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国内外资金人才资源密集,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坚实的基础。
在张明看来,金融中心城市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集聚全球资源为全球范围服务的,例如纽约、伦敦等,这些城市各方面都完全开放;第二类是集聚全球资源为本国服务的;第三类则是集聚本国资源为本国服务的。他指出,上海一直是第三类金融中心城市,近年来也在向第二类金融中心转变,集聚部分国外资金为国内建设服务,但要升级成为第一类的金融城市,需要进一步的制度建设和对外开放。
张明指出,上海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至少要有两个标志,一是大量优秀的外国企业可以到中国来发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二是外国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中国股市。“当上海实现对国际投资者和国际融资者充分开放,就跻身于国际一线金融中心之列了。”
“当然,短期内达到这样的目标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做一些先行先试的试点。”张明也指出,这给上海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要求上海在工作机制和政策配套等多方面为金融业发展作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