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FT中文网,2008年12月11日
12月10日中国官方发布数据显示,11月中国出口增长和外资直接投资额(FDI)出现了超出市场预期的下降。其中,11月出口1149.9亿美元,增速比上年同期减缓24个百分点——这是自2001年6月以来中国出口首次较上年同期下降。同时,11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16家,同比下降38.3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22亿美元,同比下降36.52%——自今年7月份以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已经连续4个月出现下降。
出口增长和FDI金额双降,背后的意味何在?从出口来看,虽然市场已经预料到中国出口增速下降的趋势,却没想到下降得如此快速、如此猛烈——出口同比增长由10月份的19.2%下降到11月份的-2.2%。同时,进口的同比增长由10月份的15.6%下降到11月份的-17.9%。出口的大幅下降说明外需萎缩的速度超出想象,而进口的大幅下降则是由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跌所导致。在过去一两年内,中国企业为防止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纷纷囤积了一定规模的大宗商品来避险或套利。然而大宗商品价格转升为跌,使得这些企业遭受巨大损失。由于预期未来大宗商品价格可能进一步下降,目前中国进口萎缩得相当厉害。未来几个月内,中国出口与进口可能出现更加显著的同比降幅。
由于进口比出口下降得更快,导致中国连续第四个月创下月度贸易顺差的历史新高。需要指出的是,在进出口数量与规模变动频繁、波动性加大之际,贸易顺差不宜作为判断中国出口商品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指标。作为一个余额,贸易顺差高企并不代表中国出口具有竞争力,以及中国出口增长强劲。
从政策含义上来看,随着出口增长率的急剧下滑,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可能性显著增加。上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连续跌停,意味着中国央行已经开始试探市场对于更弱的人民币汇率的反应。随着国内出口企业与出口省份对中央决策的压力增大,不排除最近几个月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适度贬值的可能性。笔者认为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幅度可能低于5%,不太可能超过10%。
从外资数据来看,目前一个月50多亿美元的净流入其实是正常的。之所以出现36.52%的负增长,主要是2007年的FDI流入数据太反常的缘故。在当时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大量短期国际资本以FDI的形式流入中国套利。而目前主要出于两个原因,流入中国的FDI规模开始下降:第一,混杂在FDI中流入的热钱规模几乎降低至零水平;第二,由于母国经济不景气甚至陷入衰退,很多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开始削减在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综合而言,就最新的外资外贸数据来看,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可能发生了逆转,但绝对规模不大。热钱流向逆转的原因是中国国内套利空间的收窄,包括股票市场跌幅过大、房地产市场价量萎缩、人民币存款利率大幅下调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始贬值等等。然而从进口额的下滑以及依然为正的FDI流入来看,热钱流出中国的规模是有限的。主要理由在于,首先,由于中国政府从2008年6月起显著加强了资本项目管制,显著增大现在热钱进出中国的成本。很多热钱一旦流出中国,可能流入的难度加大——这就导致热钱进出中国的规模远低于热钱进出资本项目开放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规模。其次,中国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增长前景依然好于绝大多数国家——在政府推出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后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