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作者按:最近参加了中国社科院系统的篮球赛,我们所的球队小组赛一胜二负,无缘复赛,但是比赛过程还是相当热闹的,最后一”热羌ざ诵摹U馐刮一叵肫鹪囊黄晌模谡饫镆灾炯湍睢4宋耐瓿捎2004年。
屈指一算,开始打篮球已经有十二年了。不经意间,篮球已经融入了我的血脉,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接触篮球,纯属偶然。在初中时期,我的爱好是乒乓球。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当时身体矮小和瘦弱,打乒乓球可以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二是打乒乓球的女孩子较多,可以更多地和她们接触吧。当时也偶尔拍拍篮球,记得曾经拥有过一个塑胶篮球,某天放学在街上边走边运球时,篮球滚到了马路中间,被一辆卡车“砰”的一声碾碎了。
上高中之后,由于进的是理科班,班上的女孩子很少,好像只有九个,于是被我们称之为九大行星。在班上的一大堆男孩子中,篮球打得好的就比较有地位。当时学校每年的篮球比赛简直是一大盛事。能够在篮球比赛中出彩的话,就容易博得女孩子的喝彩和男孩子艳羡的眼光。冲着这两点,我改变了自己的爱好,开始苦练篮球。
在初三到高三之间,我疯长了十几厘米,身高达到了一米八零。这个高度在中学里已经可以打除了中锋之外的任何位置了。但是由于当时我的体重大概只有60公斤左右,这注定了我只能在外线发展。记得最早的时候我投篮不太准,一般打比赛同伴也不太愿意我在外线出手。好在我的绝对速度比较快,于是我扬长避短,成了一名快攻的好手。一般来说,如果打全场的话,联防站位我都会站在罚球线弧顶,一旦对方投篮后,我就全速前冲,因为当时我们班的中锋篮板球相当好,他摘到篮板球后就直接抛到前场,而我接球之后就直接三步上篮,呵呵,得分就这么简单,而我的作用也就仅限于此。
后来,慢慢地学会了和中锋进行配合。当我持球进攻时,先把球交给中锋。然后利用速度摆脱防守队员插入篮下,接中锋的策应球上篮。或者在篮下活动,然后借中锋的身体摆脱防守者后接球跳投。随着比赛经验的增长,我的投篮精确度开始上升,并且擅长在突破中运用小勾手上篮。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有两个场景直到现在都记忆深刻。一是每到暑假,我都会和一个好朋友到家附近的学校打球。那个学校每到天黑都会开碘钨灯,把篮球场照得通亮,我经常和我的朋友在球场上相互配合和满场飞奔,而且经常是只有两个人在一个全场上打球。二是当时由于升学压力,我们每天要上十几节课,下午放学和晚自习之间的时间间隔只有五十分钟。就是这么短的时间,我们也会抽出半个小时来打篮球。有时候打得兴起,即使上课铃响也不在乎了。经常我们会被班主任叫回教室,好在那时的成绩非常不错,班主任大人也不会怎么责备。于是我们就坐到教室最后一排,把上衣脱下来晾干,然后开始上自习。每到周六下午放学之后,我总是会在篮球场上打球打至天黑,每次回家都会被老妈数落一顿。
不过话说回来,在高中时期,我的篮球水平始终在中等左右,从来没有成为过明星级球员。当时我们球队中的几个主力队员,上大学都读了体育系,有一个后卫还成为了他们学校校队的主力后卫。如此看来,当时我们球队的实力还是很强的,球队中的竞争也很强烈。
到北京上大学之后,由于大学课程比高中来说已经轻松很多,我非常高兴有时间每天打球。由于打球经验的上升,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我阅读比赛的能力开始上升,打球的位置也从小前锋开始向攻击后卫转变。从大一开始,我就成为系队的主力队员,参加了四届校篮球联赛。平心而论,我们系队的水平在学校也只能算中游水平。但是四届比赛中,我们的运气似乎都不太好。有三次是和学校的冠军球队数学系分到一个小组。在我的记忆中,我们一共两次在小组中出现,闯入八强,最好的成绩也就在八强止步了。我在球队中一直是得分手,主要得分手段是跳投和快攻,但是对抗能力还明显不足。这在阵地战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我在篮下一对一的能力还是不太强。
我在本科的篮球生涯中有过三个辉煌时刻。第一个时刻是在大二上学期,学校组织了“师王杯”三人篮球斗牛赛,当时我们几个好朋友组织了一支队伍参赛,在上百支代表队中取得了第七名。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输了两场。一场是体育系、一场是数学系。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我的投篮都很完美。而且整个过程都有我们的联谊宿舍的女孩们在旁边呐喊助威,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前八名的比赛在学校的体育馆内举行,这也让我们受宠若惊,因为学校的体育馆平时不对外开放,只供体育系教学使用。比赛结束后,一共评出了六位优秀篮球运动员,而我也忝居其列。对我来说,这也是篮球生涯中的一个光辉时刻了,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奖品是一只红双喜的乒乓球拍。第二个时刻是在有一年的校联赛中,我在与天文系的比赛中独得四十分。当然必须指出来的是,天文系是个小系,因此他们的队伍是一只滥队,和他们的比赛说明不了水平,但是我还是没有想到我能够在一”热锌诚抡饷炊喾郑呛恰5谌鍪笨淌窃谀骋荒暧胩逵档谋热校颐巧习氤〗崾本尤换沽煜龋”热膊还淞7分。而我在上半场中居然连得8分,这也是相当不容易了。
光明背后是黑暗。本科时代有两件事情是不堪回首的。记得在大三“明月杯”的小组比赛中,我两只脚的大拇指均被踩伤,后来均发炎化脓。最后不得不到校医院进行处理,而校医院一位中年妇女(估计正处于更年期)居然在没有打麻醉的情况下把我的两个脚指甲硬生生地拔了下来!开句玩笑,估计中美合作所的刑讯逼供也不过如此吧!当时我的惨叫声响彻了校医院整个两层大楼,居然把正在医院看病的一位女同学招了过来。呵呵,最后还是这位女生用自行车把我托回宿舍的。后来又打了一个星期的青霉素消炎,真是痛苦不堪啊。第二件事情是在第二届“师王杯”斗牛赛中,在进十六强的淘汰赛中,我们队对教育系的一个代表队。最后几秒钟时,我们仅落后一分。而我在篮下获得一个极佳的投篮机会,我跳起来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封盖,但是我在离篮圈近在咫尺的情况下居然没有投进这个球,最终无奈惜败。比赛结束后我自责了很久,埋怨自己当时应该投擦板球。好在当时我的队友们都很宽宏大度,原谅了我。但是由于当时快毕业了,一直没有挽回遗憾的机会。
上研究生之后,我继续着自己的篮球生涯。从技术上而言,我已经能够在篮下背靠着打球了。但是遗憾的是,我在外线居然没有以前那么准了,也许是有失必有得吧。这时候,我又开始完成从得分后卫向组织后卫的转变。当然,学校的研究生篮球联赛的对抗性和水平是要低于本科生联赛一个档次的。因此,虽然球队的水平一般,在我读研二的时候,我们还是获得了当年联赛的亚军。要不是当时决赛对手的三分球投疯了,我们本来是能够夺取冠军的。
快要毕业之际,没有想到居然迎来了一次风光的机会。当年的学校研究生篮球联赛,我们系居然没进前四,搞得我很郁闷。此时,体育系一位哥们来找我,说第一届北京市高校研究生篮球联赛即将开锣,问我有没有兴趣加入校队。加入校队,几次训练之后,我被选举为队长。当时心情非常兴奋,训练也十分卖力。但是没有想到在小组赛中两次败于同一球队,最后刹羽而归,而我在该届比赛中的状态,也是有起有落。后来想到自己已经尽力,也就无怨无悔了。整个比赛结束了,全队都大醉一场。
硕士毕业后,到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工作性质决定了我四处漂泊,基本上没有打球的机会。但是我还是尽量抽出时间来打球。每到一地出差,我总是抽空到当地的大学打球。长沙、呼和浩特、济南。。。等地的篮球场,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后来买房了,在一个年轻人聚集的小区。小区有自己的BBS。我也从该外企辞职,准备考博。有一天,网上有人张罗着打球,我欣然而往。没想到一支球队就因此诞生了。直到现在,我们每周都坚持活动一次。虽然大家工作都很忙,对于篮球的挚爱却没有改变。我们经常到小区附近的一个学校打球,打着打着,我居然变成了这个学校的博士生,呵呵。又走入了学校,看来我的篮球生涯还会掀起波澜。
这就是我迄今为止十二年的篮球生涯。对于我和篮球场的联系,可以作出以下几点总结。第一,篮球场上的我是真我。在篮球场上,我脏话连篇、我斗志昂扬、我汪洋恣肆、我决不低头,尽管在现实中,岁月的利刃磨平了我的棱角,但是一登上球场,本我就爆发出来。第二,篮球是我最亲密的伙伴。每到压抑、痛苦、郁闷和失落时,我总是会到篮球场上去挥洒汗水,去拼命对抗,去高声叫嚣,去把自己的痛苦和情绪释放出来。事实证明,这有助于降低我的犯罪倾向。第三,篮球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每年的NBA总决赛,我从来不会错过。不管是旷课、旷工,还是其他。。。如果生活里没有了篮球,我真的不知道我能不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