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第一,相比投资黑石和中铁,中投公司投资大摩彰显了中投公司投资眼光的进步。大摩是全球领先的投资银行,具有优秀的人才、资源和业绩。今年第三季度的亏损是大摩1986年上市以来的第一次亏损。在大摩急需资金之际入股,可以获得更为有利的参考价格。投资黑石和大摩的股权,折射出中投的股权投资重点是在细分行业里排名前列的公司。
第二,通过强制性可转债的形式投资,体现了中投管理层的精明,也体现了中投管理层在黑石案例中由于账面价值浮动饱受非议的无奈。在2010年8月7日转换前,中投对大摩的投资是年利9%的债权,账面价值不会有很大波动。等到两年半之后,次级债危机早已尘埃落定,而中投已经锁定了投资大摩的转换价格,即不超过参考价值的120%。这种投资策略是值得赞赏的。
第三,中投投资大摩的时机选择非常得当。在美国金融市场风雨飘摇之际,由于金融机构极度匮乏资金,美国政府对主权财富基金的反感和抵制有所削弱。在这一时点进行投资对于中投而言是良机。而且中投最终持股大摩的比例不超过10%,这恰好规避了美国财政部下属的外国投资委员会对交易的事先审查。可以说,目前是中国金融机构染指美国金融机构的最好时机。一旦次级债风波停息,美国政府对中国金融机构的兼并收购的阻力会重新加大。
第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政府对主权财富基金的态度要优于欧盟政府,这是因为美国金融机构在次级债危机中受到的打击更大。由于中投公司存在更多的在美国开展股权收购的机会。不难预测,中投公司将外汇资产由美元转换成欧元的可能性很小。换句话说,在目前的形势下,中投公司并没有太多动力减持美元。关键原因在于欧盟对主权财富基金太不开放。与美国相比,欧盟可能错过本次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