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例如人民币项下的资本项目管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透明等),港币脱离与美元汇率的联动,转而实施与人民币汇率的联动,目前尚不可行。可以预计,人民币兑港币汇率在突破了1比1的心理关口后,虽然可能有所盘整,但是人民币渐进升值趋势将会持续下去。
香港和内地的跨境贸易模式并不会因为人民币的渐进升值而发生显著改变。目前香港的贸易主要是转口贸易,即从内地进口制成品,贴上香港企业的商标后,再出口到欧美国家。人民币兑港币的升值将会导致香港企业的进口成本增加,而港币和美元之间的联系汇率制使得香港企业的出口价格不能相应地自动上升。为了避免利润空间被压缩,香港企业有两种选择:一是压低从内地企业的进货价格;二是抬高在欧美市场上的销售价格。鉴于国际原材料市场近年来始终在高位运行、内地非熟练劳动力平均工资的上扬(这部分是由于广东、福建等省份的“民工荒”所致),压低从内地进货价格的余地十分有限。因此香港企业更多地会选择提高出口价格。
如果人民币兑港币的升值幅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香港企业出口价格的上调并不会显著削弱其国际竞争力。这是因为中国大陆的劳动力成本与东南亚新兴市场国家、拉美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相比,还低了一大块。而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的越南和印度等国的商品出口结构和中国大陆相比,替代性并不太强。但是如果人民币兑港币的升值超过了一定的临界点后,香港企业将会发现,把代工工厂转到越南或者印度可能更加有利可图。如果是这样,人民币兑港币汇率的变动不仅会引发内地和香港之间贸易格局的变动,也会引发与贸易相联系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动。
由于人民币汇率存在持续升值趋势,同时中国在资本项目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管制,又加上香港和内地之间在资本流动方面存在密切联系,因此流入中国的热钱在很大程度上选择香港作为中转站。就这部分热钱而言,只要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没有改变,热钱进入中国的动机、以及热钱选择通过香港进入中国的方式就不会改变。
对于香港和内地的跨境消费而言,人民币兑港币的小幅升值并不足以扭转当前的跨境消费模式。对于香港消费者而言,内地的非贸易品价格(服务业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依然远低于香港本地价格,到内地进行服务业消费和耐用品投资依然是非常诱人的选择;对于内地消费者而言,香港的诱惑力主要是在没有进口关税的自由港模式下,名牌化妆品和服装等奢侈品的价格相对便宜,香港的一些旅游景点在内地也享有盛名。人民币小幅升值所造成的购买力的轻微上升,既不会显著改变内地游客稳中有升的趋势,也不会显著改变单位游客在香港旅游消费的金额。
综合上述分析,人民币兑港币汇率突破1比1,其所具有的象征意义远远超过实际意义。在没有显著政策变动和宏观经济形势变动的情况下,香港依托内地的转口贸易模式不会改变;依托内地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会改变;出口导向的FDI以及热钱通过香港流入内地的资本流动格局不会改变;日趋繁荣的香港内地之间的跨境消费趋势也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