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年的中秋节完美地镶嵌在国庆长假中,佳节双庆之际,很多消费者计划出游,而旅行社们也是枕戈待旦磨刀霍霍。据《新华每日电讯》报告,大小旅行社都推出了形形色色的超低价旅行团,例如上海到海南双飞五日游1880元、成都到九寨沟豪华大巴5日游380元等。这些要约不禁令广大消费者们心旌神移,认为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自己的旅游计划。
按照经济学的行话来说,每个消费者都是一个经济人。每个消费者会在自己的预算约束之内,通过理性的选择和权衡实现效用最大化。但是在旅游的故事中,很多选择超低价旅行团的消费者都变得不太理性了。我们可以断言,参加这些旅行团的消费者,他们的旅途必然和他们旅行前的想象严重背离。
理由非常简单,除了背包旅行之外,参团旅游涉及到三个经济主体:游客、旅行社、导游。这三个主体都是市场中独立核算的决策单位。他们必然都要从旅游中获取相关利益。但从超低价旅行方案来看,游客是花小钱占了大便宜。但是旅行社和导游绝不会因此而坐以待毙,他们必然有林林总总的方案来赚取“应得之财”。
例如,上海到海南双飞五日游的报价中,1880元的价格连来回机票钱都不能弥补,更不用说还有四个晚上的“四星级酒店住宿”。那么对于旅行社而言,机票自然选择凌晨或者深夜的红眼航班,酒店自然是没有挂牌的所谓“星级酒店”,景点中会剔除很多首道门票很高的风景名胜,增加很多质次价高的收费景点,从中牟取回扣。
旅行社和导游之间的关系,其实类似于贩子和二道贩子之间的关系。据相关人士介绍,导游事实上需要从旅行社手中“买”游客,旅行社的利润可以从导游手中套现。那么,导游在接下每个游客时,已经支付了不小的成本。堤外损失堤内补,导游自然会把自己的前期成本和利润从消费者身上找回来。那么,消费者观光游览的时间自然会被大幅缩减,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购物和收费游览。由于在正规的购物场所导游很难获得高额回购,那么导游的理性选择自然是领着游客去质量低劣价格高昂的黑店了。此外,游客的餐饮和住宿条件也会被压缩到能够容忍的最低限度。
也许会有游客说,我知道超低价旅游有很多购物,但是并没有规定强制消费。我到时候只看不买不就得了。抱着这种想法参团的游客忽视了两个问题,一是导游和商店有各种手段来诱导游客进行消费,例如各种托儿、名医等等;二是如果您每天的旅游时间都安排了半天购物,本来可以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和名胜古迹的时间被用来参观各种商店,这难道不是一种机会成本吗?
可能另一些游客会说,要杜绝这种超低价旅行的坑人现象,必须要大力整治旅行社、导游和黑店。笔者并不否认这一点,但是笔者想要补充的是,在我们这个价格机制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市场经济里,是需求创造了供给,而非供给引致了需求。如果不是消费者盲目追求旅行的低价格,而忽视了旅途的质量和配套服务,那么这种超低价旅行的方案就不会甚嚣尘上。消费者在选择理性方案时,应该遵循投入和产出、成本和收益的配比原则,详细比较各种价位旅游方案的优劣,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的旅行方案。一分钱,一分货的古老原则,在旅行这个层面还是相当有效的。
最后,也不排除质次价高的遭遇可能发生,为了避免这一情况,消费者一来可以选择声誉更好的大旅行社,这样可以降低遭遇发生的概率,二来可以选择近来风行的自助游计划。毕竟,由自己安排的旅行,才是最可靠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