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林浩的妈妈陈丽先收拾林浩的房间,林浩的衣服确实比一般农村的孩子多,但也比不了城里的孩子,他的衣服大多是别人送的,以外衣、外裤为主,有的标签还没有摘,他的内裤和袜子很少,也就三、四条内裤,三、四双袜子。林浩的铅笔盒很多,也都是大家送的,陈丽说她会把这些文具和林浩穿不下的衣服一起送给家乡映秀的孩子。
我们一边收拾一边聊天,我把昨晚林浩让姐姐林红和我先洗早的事,今天早上闹钟一响,他马上起床的事,一一讲给陈丽的时候,她笑了,她说林浩就是这样的孩子,不管睡得多晚,起得多早,只要闹钟响了,他都会马上起来,我问陈丽是怎么训练出来的,陈丽又笑了,说这是林浩天生的,她和林浩的爸爸都做不到。
我又和陈丽讲了给林浩送早点时他很自然地把吃的分给同学的事,陈丽这回有点不好意思了,说和别人分享的品质是她特别教出来的,她在林浩很小的时候就告诉林浩,有了好东西就要和别人一起分享。
记得在林浩5岁的时候,妈妈买了两个桔子,林浩刚剥开一个,妈妈就让他把桔子一瓣一瓣地分给一起玩的小伙伴,林浩不情愿地分着,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孩子把桔子放在嘴里,就剩最后一瓣了,林浩不分了,妈妈马上说:“没事,还有呢”。林浩接过第二个桔子,又在妈妈的说服下,一瓣一瓣地分给大家,但又到了最后一瓣的时候,他没再看妈妈,马上把这最后的一瓣放进了嘴里,因为他知道没有桔子了。
听着陈丽的讲述,我很感慨,教育不教育结果是不一样的,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时机效果是不一样的。难怪林浩接过包子的时候,那么自然地分给同学,把油条认真地分成三份,这已经成为林浩的习惯了。
陈丽还说,林浩参加完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有个阿姨向林浩要个礼物,林浩马上就把手上拿的旗子送了出去,陈丽之后问林浩的时候,林浩说他知道它很珍贵:“别人喜欢就给别人呗”。林浩有很多很珍贵的东西都让林浩送人了。陈丽打开一个箱子,里面都是证书和各种纪念品,有姚明、贝利等大明星签名的T恤,有拍公益电影的剧照,林林总总,陈丽笑着说这些要放在她的房间,要不然就难保了,她说就给林浩保留下这些记忆吧,对了,箱子里还有一件地震时林浩穿过的衣服。
我是一名记者,觉得陈丽教育林浩的事例很好,我征求了陈丽的意见,我说想把陈丽的话录下来,可以让作父母的听众受些启发。一开始,陈丽对着我的录音机有些拘谨,我就拉着陈丽走到厨房,一边擦柜子,一边聊,她马上就放松了。陈丽说林浩比她强,不管林浩的情绪多不好,只要是对着镜头他马上就会绽开笑脸,进入状态,陈丽说这也是林浩天生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