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店出版谢镇远主编《私家历史》第2辑
伊乐专栏《古物重光》
http://ww2/bmiddle/7254d939tw1dmbp06pxpjj.jpg
记忆的碎片(节选)
伊乐
刘过告诉我说,他去挖这些青花碎片的时候,曾经出现了幻觉:“远远地,看见有一大片儿青花,奔过去一看却是一个印着蓝色图案的塑料袋。”说这番话的时候,刘过的作品《蝶·灵》系列已经全部制作了出来,我们在他的家,北京郊区的一个小院里,一边欣赏他的作品,一边晒着太阳,树上的大柿子只剩下最后一个。《蝶·灵》系列由五件单品组成,而这五件单品全部都用了古青花瓷片。
刘过是一名珠宝设计师,他的珠宝设计更注重艺术的格调与灵魂。灵感自由恣肆的时候,他将不同时代不同材质的宝物混搭杂糅,成为令人惊艳的艺术珠宝。也许你不会佩戴,可你一定想要拥有和收藏。《蝶·灵》系列就是这样的作品。刘过对青花的热爱在这个系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蝶·灵》系列五件单品分别是:《蝶·灵——栖(胸针)》、《蝶·灵——立(戒指)》、《蝶·灵——掠(别针)》、《蝶·灵——绕(簪子)》和《蝶·灵——变(戒指)》,所用的青花瓷片均来自清朝的康熙乾隆和雍正时代。
http://s12/bmiddle/5f90adeftb1a8acac43eb&690
青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在那个文化鼎盛的帝国时代,青花刚刚开始出现,青花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先在陶坯上描画出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然后经高温烧制而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着色力强、发色鲜艳。产地古波斯叙利亚一代的苏麻离青,属低锰高铁类钴料,用苏麻离青烧出的青花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和明朝永乐、宣德官窑的青花大多用苏麻离青烧制。国产的“浙料”都是高锰低铁类钴料,因而烧出的青花瓷发色青翠,是上乘的青花作品,清代景德镇的官窑都用这种原料来烧制。
青花瓷在唐宋只是初见端倪,真正的成熟还是在元代的景德镇。到了明代,青花才逐渐成为瓷器的主流。而清朝的康熙皇帝,则干脆把烧瓷的炉子建到了他的养心殿里,还亲自动手研烧瓷器。除了烧制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花、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地白花、豆表釉青花、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把青花烧制发展到了顶峰。后来,康熙还把来华觐见的外国人留在宫中为他描金绘彩,画制珐琅瓷胎,终于在临终之前烧出了珐琅瓷。那时候的紫禁城,每天都有许多损坏了的瓷器碎片被太监们拿到一个固定的地方掩埋。官窑里出来的瓷器,皇室用过的瓷器,即便是碎了,也要埋在紫禁城里,普通百姓,很难一睹芳容。
http://s4/bmiddle/5f90adeftb1a8b1a55b53&690
青花瓷的款识在那些碎片里是很难一窥全貌的,而历代青花款识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
在收藏家的眼里,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是价值连城的珍品,她藏在收藏家的深宅大院里;而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外公盛放各种糖果点心上面写着双喜字的青花瓷罐就是珍品,因为那里面盛放着我温暖的童年;而在珠宝设计师刘过的《蝶·灵》系列里,那五块康熙、乾隆和雍正时期的青花瓷片,又承载着怎样的记忆呢?康熙时期的青花,造型古朴,纹饰优美;雍正时期的青花色彩淡雅,修胎讲究;乾隆时期的青花色彩艳丽,染画工整。刘过用其他的材料如老玻璃、黑珍珠、异型珍珠、南洋金珠、花梨、天然大漆以及银来烘托青花碎片,仿佛要为一个时代来找寻一段最为生动的生命记忆,并且这记忆只属于民间,属于普罗大众。刘过挖到的古瓷片全部缘于北京通州的一片民宅拆迁地。
刘过为这些古瓷片选择的生命符号是“蝶”,寓意那些穿越时空呈现于我们眼前的青花,也寓意每一个普通的生命。《蝶·灵》系列里,“立”是一枚戒指,而所用的青花是康熙年间“凤穿牡丹”图案的碟子,小碟的边角破损,却给了蝴蝶立足的支点,于是它不再是碟子而变成了戒指,刘过的巧思赋予了这只青花小碟新的形象与生命。《蝶·灵》系列里的“变”也是一枚戒指,所用的天蓝釉是乾隆时期一只艳丽的鱼图案残片,刘过用黑珍珠、南洋金珠、花梨木并饰以天然大漆来烘托主题,浓墨重彩地庆贺这片古瓷的重生。然而,真正让刘过萌发创作灵感的那块瓷片并没有进入他的《蝶·灵》系列。这让我想起周杰伦歌里唱的“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个痛苦蜕变的过程,就像羽化与窑变,神秘与不可知才是魅惑艺术家探寻与创造的原动力。真正的艺术家总是惜墨如金,刘过为他的作品所写的诠释是 :不要试图去接近,去触碰它
/“蝶”不再是个名词,而是一个过程 / 生命的过程 / 蝶过 /为灵。
http://s4/bmiddle/5f90adeftb1a8a30b41e3&690
首饰图片由设计师刘过提供
珠宝设计师刘过博客:引儿手工银饰 http://blog.sina.com.cn/u/176430568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