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琉璃珠
(摘要)
伊乐
呈现在我面前的项链是芳朱的作品,1995年制作。设计制作这件作品,芳朱说自己没故事,故事都是这几颗珠子的。项链所用琉璃珠就是传说中的战国琉璃珠。我的朋友林芳朱是台湾著名珠宝首饰设计师,毕业于东吴大学历史系,她说琉璃珠是真正的战国琉璃,来自大陆。
我为这几颗珠子所倾倒,为她写了诗,题目就叫《战国琉璃》。蓝色的蜻蜓眼,在西方视若神的眼睛能够抵御邪恶,而这些琉璃珠却源自我的祖国,我们遥远的战国时代。
http://s8/bmiddle/5f90adefte6710ed89017&690
我的家乡湖北就是出土战国琉璃珠的地方,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的墓葬,里面的琉璃珠与芳朱所用的蓝色蜻蜓眼极其相似,仿佛受到神的暗示,我决定寻访战国琉璃的前生今世。
琉璃是一种低温色釉,西方制造琉璃远自巴比伦时期的公元前2700年左右,早于我国。于是,国内外许多学者便认为我国的琉璃是从西方传入,非本国制造。而时间却一再戏弄这些学者,近年来,湖北、陕西、河南、长沙等地一些出土墓葬里不断有琉璃饰物现身,化验结果,这些琉璃都是铅钡玻璃,与西方琉璃的钠钙玻璃不同。曾侯乙墓出土的琉璃珠,尽管外形和纹饰与西方的琉璃珠相似,但质地却是铅钡玻璃。由此也证明,我国的琉璃完全是本国制造。
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琉璃珠是西周中期,而蜻蜓眼最早是在春秋末期。曾侯乙墓的琉璃珠是战国早期的,也属蜻蜓眼式最早的一类。
古法琉璃制作主要依靠手工完成,火候把握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所以世上没有两款一模一样的琉璃珠,每一颗琉璃珠都是独一无二的。春秋战国时期,湖北的青铜冶炼技术发达,青铜器作为当时贵族祭祀礼器,制作工艺也达到了一个顶峰。有关专家研究,在冶炼青铜排渣过程中出现的伴随产品很可能就是古代琉璃品,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国原始琉璃有可能追溯到商代。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说,是否成立,还需考古事实来论证。
关于战国琉璃,却有许多传说和遐想来魅惑我。
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文化艺术有着非同寻常的高贵与神秘。青铜器的美是雄浑威武之美,而琉璃古珠才是承载个体理想的华美象征。《淮南子.览冥训》说:“譬如随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有人认为“随侯珠”很有可能是琉璃珠,可见其珍贵。
古代的传说多为爱情和感恩,体现了民间朴素的情感。传说很美,而芳朱的首饰设计又偏好将不同时代的古物串联起来,让她们穿越时空进行对话,营造出非同一般的意境,从而打造绝世独立之丽人的颈上风华。这两款战国琉璃珠项链,所用材质除了蜻蜓眼战国琉璃珠外,还用了近代的琉璃管、小琉璃珠和清代鎏金作配饰,于是,战国琉璃珠的生命程序在今天被重启,珠宝设计师林芳朱赋予了她新的审美价值。
有人说,女人爱珠宝是恋物癖在作祟,呵呵,当然,我是不打算否认的,因为欣赏完芳朱的设计作品,我还是忍不住问了这美丽饰物的去向,芳朱告诉我说,已经被一位银行家的太太所收藏。
2010年9月14日完稿于北京
此文只是部分摘要,全文刊载于谢镇远主编《私家历史》第一辑伊乐专栏《古物重光》
诗歌《战国琉璃》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90adef0100l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