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中关于学习的几个观点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学习又时常温习,是很快乐的事情。
特别是对婴幼儿的教育,你教什么他就学什么,并且孩子也没有负担,他是很快乐的(不会累的)。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了。
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的这种修养,如果养成了,就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也一定会有很大成就的。
3、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在父母跟前,就要孝敬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谨慎,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孝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不孝的人,他无法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他成就越高,则对社会损害越大。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谨信、爱众、亲仁的道德观和行为准则,这些都做了以后,再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即道德教育第一位,知识教育第二位。道德教育包含:孝悌、谨信、爱众、亲仁这几个具体方面。
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而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
君子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态度不庄重,学习的知识就不巩固。做人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往。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做人也好,学习也好,都要有正确的态度。孔子说,想知道一个人怎么样,去观察、了解他的朋友就可以了。有了过错要改正,发现别人有过错,也要反省自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者而改之。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要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培养孩子成为有道德的人,就不应过多地讲究衣食住行,要教会孩子做事、学习要勤勉,学习别人的长处,说话或者议论人或事要慎重。
6、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要孩子养成善于观察人、了解人的好习惯,在此基础上,别人也会逐渐理解我。
7、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君子专心于根本的的事,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呀!
这个不用多说了。学生专注于学习,那么也就成绩突出,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别人也会效仿他的学习方法。孝顺父母,与人为善是处世为人的根本,是高尚道德的根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