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晚,笔者在本栏“2319点是历史性低点”一文中,针对上证综指近期的走势指出:
“目前竟然走出了上升楔型的形态,而且已经接近完成,仅差最后一冲。”
“ 上升楔型完成后,往往出现又急又猛的回落。”
但是,时至今日,这个又急又猛的回落仍未出现,反到是在7月28日,大盘走出了一波较大的上涨,情况是否发生了什麽变化?
按笔者的波浪划分,至7月23日(周五)收市,沪市的上升楔型,已经走完了4个小波,确已进入第5小波的最后一冲。而且第5小波中的第4末浪回调低点2549.24点,也打破了第5小波第1末浪的顶2552.38点,完全符合波浪理论中关于上升楔型特征的描述。
但是,情况在7月28日发生了重大变化。该日,沪市大涨2.26%,创下7月2日低点2319.74点以来单日第二大涨幅,破坏了即将成型的上升楔型,推迟了大盘回调的时间。
一般而言,一个即将成型的形态,往往会沿着形态预定的方向发展,很难被破坏。可现在竟然出现了十分罕见的情况,形态被破坏了。这是为什麽?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2006年春天,在沪深股市,在那个充满了希望的田野上,上证综指先是走出了上升楔型形态,紧接着又走出了扩张三角型,这二个型状都是的头部形态,按理大盘必跌无疑。但是,同年4月3日,沪市开始放量向上突破,破坏了上述二个头部形态,走出了一波跨年度的大牛市。
因此,笔者认为,这次上升楔型被破坏,很可能与2006年春天一样,也预示着后面大盘将面临一个大牛市。而这,正好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笔者今年7月25日在本栏“2319点是历史性低点”一文中的重要判断:“2319.74点,不但已成为今年沪市的最低点,而且,还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的最低点,是一个很多年都已经无法见到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性低点!”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西南证券上海延安西路证券营业部
林建勋
2010、8、1、10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