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顾2009年3月16日

(2009-10-03 17:41:52)
标签:

大势研判

股市

杂谈

10月1日下午,笔者在本栏“量缩至极 跌无可跌”一文中指出:“沪市在一个短线时间之窗,在大盘回调的极强支持位附近,时空交叉、时空共振,并进而产生一个重要的短线底部,概率是很大的。”并进一步指出“国庆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产生的缩量小阳线,已经表明了大盘‘量缩至极、跌无可跌’的明显特征。”
从量价配合关系的角度出发,一般而言,应该是上涨放量、下跌缩量。注意观看笔者文章的朋友,对笔者的这个重要观点并不陌生。可9月30日,上证综指(下同)缩量至700.37亿元,再创阶段性地量,却上涨了24.89点报收。按理说,并不符合上述量价配合的关系要求,笔者为何却认为大盘“量缩至极、跌无可跌”?
实事求是的看,股市是十分复杂的,行情也是瞬息万变的。就量价关系而言,也并非上涨放量、下跌缩量这一种模式,在一定条件下,缩量上涨也是可能的。请看今年3月16日,沪市收盘时指数上涨了1.15%,而全天成交量,则只有区区629.57亿元,不但比不上前一个交易日下跌(-0.24%)的724.88亿元,还创下了2009年2月2日以来的阶段性地量。但这并不妨碍大盘从此“扶遥直上九天”,几乎一口气冲到了3478.01点。
可能有些好心的朋友担心,2009年3月16日的例子是否属于个案?非也。远的不说,今年9月2日,沪市也是在出现成交913.82亿元的成交地量之后,(8月4日3478.01点回调以来的最少成交量)产生了连续的上涨行情!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今年2月2日,感兴趣的朋友,尽可自行验证。其实,类似案例不少,恕笔者不能一一道来。
因此,综上所述,笔者10月1日下午在本栏针对大盘走势提出的“量缩至极、跌无可跌”的观点,确有相当道理,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胡言乱语之举。
今天,是己丑年的中秋之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遥祝广大股友合家团圆,美美满满!
 
林建勋
2009、10、3、17时10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