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的不可开交,再加上去上海出差了一个月,所以消失了很久,不过,俺,又回来啦!
在上海出差的时候,抽了一个周末去了久仰大名的水乡周庄。周庄,周庄,不负盛名,既有底蕴,建设管理的也不错,唯一可惜的就是游人如织,到处人头攒动,大煞风景。当然这份煞风景的功劳里,也少不了俺两个的一份倾情奉献。
从上海坐长途车,大约两个小时的样子就到了周庄。俺们一下车,先花3块钱买了一份周庄的地图,然后一脸茫然的沿着路口河边走了10分钟的样子,再一拐,周庄,赫然就在眼前了。而河畔的一角,耸立着的竟然是“沈万三水塚”。来的时候也没有做过功课,到了这里,再绕到水塚后面细细的读了一下石碑,才知道,原来万三兄就发迹于此。
万三兄,不必多言了吧?明朝时期,曾长期位列财富榜首位,著名的高科技产品“聚宝盆”的拥有者和发明家,后来因为在和明朝伟大领袖朱重八比赛修建城墙时太过奋勇争先,以个人的财力为基础,使的修建速度远远超过了政府的正规军,而招到重八兄的心怀不满,最终被太祖爷发配云南,客死异乡。据民间传言,发配的理由就是太祖爷索要聚宝盆未果导致的。
俺的分析是:因为太祖是农民出身,幼年流离失所,可能心中对这些靠从商积累财富的巨贾本身就有所鄙视的原因吧?再加上万三兄所表现出来的远远超过政府的能力,终致大祸临头。
沈万三水塚
扯远了,接着来游周庄。
周庄其实面积不大,不过水道四通八达,犹如蛛网。水道之上,船娘悠悠荡桨,水道两旁,细腻的江南民居屋檐之下,大红灯笼随风轻晃。也许对于南方长大的弟兄们,这一切再也平常不过,不过对于俺这样在北京吃黄土长大的爷们,这江南水乡,千年古镇,却给我了一份独特的感受。
周庄历史悠久,最早出现记载的时间是1086年北宋元佑年间,旧名贞丰里,因为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自己所有的庄田总计200余亩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百姓感其恩德,才将这里命名为“周庄”。如今,走在这河道两侧,穿行于民居之中,虽然知道那些重新粉刷油漆过的矮楼或是墙壁不过几十年的历史,可依然似乎可以嗅到那一股扑鼻而来的历史气息。
因为地处水乡中枢,周庄历史遗迹也不在少数。比如沈厅、张厅、叶楚伧故居、澄虚道院、全福寺等名胜古迹。又或是位于贞丰桥畔,原名德记酒店的迷楼,就是因为20世纪20年代初,南社发起人柳亚子、陈去病等人四次在此痛饮酣歌,乘兴赋诗,然后将百余首诗篇结为《迷楼集》流传于世而闻名于此。
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迷楼
其实除去这些历史遗迹,周庄真正吸引我的还是那些寻常巷陌,百姓人家。每一扇门后面似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和不被了解的生活。
当然,生活之中也少不了那些精神上的信仰,心理上的寄托。对于此,最贴切的答案莫过于宗教,无论本土的还是舶来的,能够给人以安慰的就是好的。不过因为教义侧重点的不同,秉承着不争于世,大道望虚的观点的本土道教在规模上始终被佛教压过了那么一头。
周庄也是如此,澄虚道观的面积不过一个普通的北京四合院大小,而在本地有水上佛国之称的全福寺的面积大了澄虚道观二十倍都不止。光是比较它们之间的香炉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澄虚道观
水上佛国全福寺的大雄宝殿
转过头来,再看一眼那小桥,流水,人家。多说一句,在这片温柔水乡,俺媳妇似乎也温柔了不少。嘿嘿。
当然,不要忘了本地的美食。啥美食呢?当然是闻名遐迩的臭豆腐了。对于臭豆腐的吸引力,俺媳妇似乎是无法抗拒的,光是在周庄闲逛,臭豆腐就吃了7,8块不止,幸亏现在的高科技还达不到照片可以色香味俱全的地步,否则下面的这张照片就没法贴在这里了。
美女和臭豆腐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