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笔记 - 《心理学与生活》之八

(2011-06-12 05:15:18)
标签:

杂谈

分类: 阅读

第九章:认知过程

 

  •          概念
  •          认知:Cognition 是各种形式知识的总称。认知既包括内容,也包括过程。
  •          认知的内容是指你所知道的:概念、事实、命题、规则和记忆。
  •          认知过程是指你如何以一种让你能解释周围世界,并且为生活中的窘境找到创造性解决办法的方式,操作这些心理内容。
  •          研究认知
  •          揭示心理过程
  •          F.C.Donders 实验及前提:额外的心理步骤将花费更多的时间。
  •          认知科学的领域处于哲学、神经科学、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交叉地带。
  •          心理过程和心理资源
  •          系列与平行:许多情况下,理论家通过估计心理过程对心理资源要求的程度来确定心理过程究竟是系列的还是平行的。
  •          控制过程与自动过程:控制过程要求注意,一次执行一个以上的控制过程通常是困难的,因为它们需要更多的资源。自动过程常常能够无干扰地与其他任务并肩执行。
  •          当情形变得具有挑战性时,以前看起来是自动进行的过程,现在则要求注意控制。这样过程可能根据具体环境要求或多或少的注意。
  •  
  •          语言使用
  •          语言生成
  •          语言生成的研究即关心人们说什么,也关心为了产生信息人们所经历的过程。语言生产也包括做手势和书写。
  •          听众设计
  •          H. Paul Crie 理论:说话者所任职的四条格言
  • 1.         量:提供足够的信息,但不要超出所需。(评估听者需要的信息,和已经知道什么。)
  • 2.         质:尽量让说的话正确
  • 3.         关系:所说的话前后关联
  • 4.         方式:敏锐,简洁有序,避免模糊。
  •          听众共同性来源:团体成员,身份,语言同现、物理同现
  •          言语执行和口误
  •          计划言语产生过程中的错误来源
  • 1.         选择词汇时
  • 2.         选择词汇位置时
  • 3.         填满声音
  •          流利语言产生的过程:一些认知过程专心于觉察和修正潜在的错误
  •          流利语言产生的 表达:在记忆中,有关类似意义的惯用的表征是联结在一起的。
  •          语言理解
  •          歧义理解:当可能存在不只一个意义时,先前的语境如何能让你从中确定一个?
  •          当必须在不同可能的语法结构做选择时,语境信息加快了决策。
  •          理解的产物:当听者理解话语或文本时,记忆中产生了什么表征?
  •          如果一句话中的两个词属于同一命题 (Per positions) 那么,在记忆中它们会表征在一起,即使在实际的句子中它们并不接近
  •          语言过程的一个主要的操作是抽取命题,而那些命题被赋予的确切的形式很快就会丢失。
  •          听者经常使用推论 (inferences),来填充空隙 (记忆中的空隙)。
  •          尽管在任何语言后面,潜在的推论的题目是无限的,听者在做推论方面相当保守。(定势???)
  •          语言、思维和文化
  •          Edward Sapir and Benjamin Lee Whorf 假设
  • 1.         语言相关性:在说各自母语的两种语言背景中的人中,语言中的结构差异一般平行于非语言的认知差异。
  • 2.         语言决定论:语言的结构强烈地影响或完全决定说本族语的人感知和推理世界的方式。
  •          语言上的差异产生了平行的认知上的差异(是否有点政治不正确?)
  •  
  •          视觉认知
  •          使用视觉表征:使用视觉表象对问题进行判别时,会像扫描正常物体一样扫描视觉表现。
  •          综合语言和视觉表征
  •        言语扫描也能够形成视觉表象 (想像力?)
  •        总的来说,人们思考他周围的世界时,几乎总是把信息的视觉和言语表征结合起来。
  •  
  •          问题解决和推理
  •          问题解决:许多问题涉及所知道的和需要知道的二者之间的差异。当你解决一个问题时,你会通过找到一种方法来获得缺少的信息,从而减少差异。
  •        问题空间
  •          一个问题一般由三个方面来定义
  •          初始状态:开始时不完全的信息或令人不满意的状况。
  •          目标状态:你希望获得的信息或状态。
  •          操作:为了从初始状态迈向目标状态,你可能采取的步骤。
  •          对于明确的问题,任务就是找到办法,使你能够利用允许的、已知的操作获得答案。
  •          对于不清楚的问题,问题解决者的首要工作是尽可能找出问题究竟是什么,让开端、理想的解决办法已经可能的手段都变得清楚。
  •          解决问题,当算法不可用时,问题解决者通常依靠启发法。即一些策略或经验法则。
  • u       改进你的问题解决
  •          造成问题难以解决的一个通常的原因是,解决一个特定问题的心理要求压倒了加工资源。
  •          改进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的步骤是,找到一种方法来表征一个问题,以便于假定你的加工资源允许的话,每个操作都是可能的。
  •          如果必须习惯性地解决类似的问题,可以对解决办法的每一个成分都进行练习。(克服堵车)。
  •          克服功能因素。 (functional fixedness)
  •          演绎推理
  •        既受所拥有的关于世界的特定知识的影响,也受针对特定的推理问题所能拿来使用的代表性资源的影响。
  •        信息偏见效应:人们倾向于把那些他们能为之构建一个合理的现实世界模型的结论判断为是正确的,而把那些他们不能为之构建合理现实世界模型的结论判断为是错误的。(倾向于接受和心理表征一致的结论。)
  •        经验能提高推理能力。
  •          归纳推理:一种利用可用的证据产生可能但并不确定结论的推理
  •        类比问题解决:归纳推理你通达曾经尝试过的并且正确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够加快当前的问题解决。
  •        但是,当旧的情境与当前的情境存在关键性的差别时,依赖过去会妨碍问题的解决能力。
  •        心理定势 (mental set) :先前存在的心理状态,习惯或态度,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加强或阻碍心理活动的质量。
  •          判断和决策
  •          判断 judgment:对人或事做出评论性评估的过程。决策 decision making 是选择和拒绝可用的选项的过程,它们是两个相关的过程。
  •          启发性和判断
  •        人们的判断依赖于启发性而不是正规的分析方法。它是提供捷径的一些非正式的经验法制,它们能够降低做判断的负责性。
  •        可用性启发法:判断基于记忆中易于使用的信息。
  •          但是如果记忆过程产生了一种带有偏向的信息样本或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不够精确,这个方法会出现麻烦。
  •          心情会影响记忆的可用性。
  •        代表性启发法:做判断时,假设如果一个东西是具有一范畴成员的典型特定,那么它事实上是那些范畴。(利用过去的信息,对当前进行判断)。
  •        锚定启发法:可能的偏向是,从一个起始值开始做不充分的调整,向下或者向上。(也即判断过分稳固地“锚定”在最初的猜测上。)(应该避免锚定效应,如销售陷阱。)
  •          决策心理学
  •        形成决策框架:不同的措词(正面或反面)来描述同一个选择其决策的结果可能非常不同,参照点非常重要。
  •          注意用词正面或反面的效应。做一个决策,既要在收益框架也要在损失框架中考虑问题。
  •        决策规避:在大多数人中,避免困难决策的一般倾向非常强,因为:
  •          人们不喜欢作出使某些人得到较多的好处,另一些得到较少好处的决策。
  •          如果人们所选择的选项,结果不如他们没有选择的选项,那么他们会感到后悔,人们能够预见到这种后悔的感觉。
  •          人们不喜欢对导致不良后果的决策负责任。
  •          人们不喜欢替他人做决策。
  •        大多数情况下,你可以依靠你的认知过程为你提供精确的判断,利用那些判断,你可以做出合适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