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修辞手法讨论

(2015-12-22 00:27:15)
标签:

比喻

拟人

设问

所谓修辞

语言形式

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

  网友您好!您问:“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赞同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这里面有个定性吗?”您在给我的留言中对“定性”的解释是“统一的标准”。

  我的回答:先说说这个诗句的修辞手法。我认为这个诗句的修辞手法就是比喻,以剪刀比喻二月春风,正如古人所说:“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有人说,这个诗句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和设问结合。持这种看法虽说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说运用了拟人和设问的修辞手法,不能成立。
  认为有拟人手法,根据是诗句中有“谁”字,谁,当然是指人,而且剪刀必须由人来使用才能剪出细叶。诗人的巧妙构思激发读者在心目中构想出一幅图画:二月的春风就像一位巧手姑娘用她手中的剪刀剪裁出新柳的细叶,于是根据自己描绘想象中情景的句子做出判断:用了拟人手法。根据这样的想象来判断诗句用了拟人手法是不能成立的。所谓修辞,是指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语言运用技巧,判断修辞手法的根据是语言形式,“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虽能激发读者想象出人的行为动作,但诗句本身并不存在拟人的语言形式,所以不能算是拟人。
  设问是自问自答,前句一个疑问句,形式上有问号,后句做出回答。而这个诗句的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一个陈述句,虽有疑惑的意思,但无疑问的语气,因此,整个诗句也不能算是设问。
  下面再说说关于“统一的标准”的问题。您的意思是有没有标准答案。对于一个句子的修辞方法的认定,不需要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你的意思可能是问,有没有权威人士的解释。我的想法是:要看解释得是否合情合理,如果解释得不合情理,即使是最有名气的专家教授说的,也不能盲从;反之,如果解释得合情合理,即使是一个小学生说的,我们也应当认可。这不仅是对待一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对待再大的理论问题也应当抱这个态度。
我的解答仅供参考,请您和各位网友批评指正,以求集思广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