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允许孩子犯错心得3岁8个月育儿 |
分类: 妈妈碎碎念 |
一直觉得,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孩子愿意无条件跟父母坦承沟通。不管是她自己觉得骄傲或者沮丧的任何时刻。我非常看重这一点,所以经常会把墨小妞当“小闺蜜”一样,彼此交心,我把一些在她理解范畴内的快乐、苦恼跟她分享,她但凡有任何事也会主动找我倾诉或求助,包括她自己犯错的时候。
观察日常生活中对于犯错的孩子,大人一般有几种情况:一种是觉得不犯错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一旦孩子犯错,就是严厉批评或者重罚,动辄打骂,让孩子心生恐惧,孩子自然从此封口,打死也不敢让你知道发生过什么,或者干脆学会蒙骗,只求眼前过关;再一种是一看到孩子犯了错误无辜地看向自己时,就忙着帮孩子找很多理由推脱责任,甚至安慰说没关系这都是谁谁谁的责任不关你的事,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孩子,就会很没责任心,但凡出现问题都把责任推给别人;还有一种则宠溺过度,几乎不给孩子犯错的机会,什么都一手包办了,孩子也就变得懒于动手,疏于尝试,习惯依赖了。很显然,这些都不太可取吧。
突然说起这个话题,是因为上午在公交车上碰到了一幕:
一个妈妈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小女孩坐在位置上一直很乖巧,突然一个拐弯急刹车,她把手上一个袋子甩掉了,里面竟是一个水晶碗,立马四分五裂躺在地板上,这小女孩立刻从椅子上下来想收拾,但手却惊恐地一直抖着,拾不起来,继而害怕地抽泣,叫人看了非常不忍。而她的妈妈站在一旁的表情相当狰狞,看得出是在公众场合极力克制自己的怒气了,但还是忍不住用闽南话骂了好几句,想必要是在家里只怕免不了一顿责打的。
想起墨墨有一次帮忙收碗筷时也摔了个碗,当时小家伙第一反应就是站在碎片旁不知所措,脸上有惊慌的表情。妈妈闻声过来,只是平静地问她:呀,墨墨,发生什么事了?
小家伙低着头说:我不小心把碗掉地上破了。
妈妈拍了拍小家伙小脸蛋,轻松地说:哦,是这样啊,那你觉得为什么会掉呢?
小家伙回说:我也不知道,我拿着它跑呀跑就掉了。
妈妈告诉她:那应该是因为你跑快了所以碗没拿稳,然后就掉了摔破了,是不是很可惜啊?
墨点点头,神情放松了些:对不起。
妈妈应声:没关系,这是墨墨第一次知道原来拿着碗是不能跑的,不然容易掉对吧?以后你就知道拿碗给妈妈洗的时候,要稳稳当当地走哈。
墨又很用力地点点头,自此到现在,小家伙每天帮忙拿碗,再没摔过一个碗哦~
其实,我就想吧,为什么要苛责孩子呢?何况这本不是她明知故犯的错。当然,还是要让她自己承担该有的责任,并引导她认识正确的方法。
说到上面公交车上那位妈妈,应该属于不准孩子犯错的类型,但身边还有好多父母,是不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比如,孩子开始想自己穿裤子穿袜子的时候,就以“你都不会穿都穿错了”为由,剥夺了孩子锻炼基本生活技能的权利;孩子在学步时亦步亦趋,遇到台阶和高低不平,赶紧抱起来,生怕孩子摔着,其实在适当的时候,如果一开始就让他自己摸索,岂不是孩子早就练就了自我保护能力?
再拿墨小妞来说,某天放学接她回家后本已疲累,恨不得马上就进家门躺沙发上眯会儿。偏偏她第一次对妈妈手中的钥匙感兴趣,非要自己开门。她动作笨拙地试着插进锁孔中,可怎么也插不进、打不开。一旁的邻居阿姨都看着急了就说帮她开下嘛,我想了想还是让她自己试试吧,让她自己先犯错误,琢磨一会儿总能打开的,这样她才能更准确记住正确的开门方法。后面小家伙折腾了很久,又经过妈妈亲自示范了一遍,再让她重新试,终于,她如愿以偿地打开了家门,开心地蹦跳拍手,我想,这种自己几经错误尝试后成功的成就感,绝非我简单帮她开门所能拥有的吧。
孩子总是稚嫩的,容易犯错误的,他们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也是不断改正错误、掌握正确方法的过程。咱们大人都很知道通过动手实践的学习更有效,亲手操作才会知道轻重。为什么不鼓励孩子多“动手动脚”呢?当然,这也要求咱们家长要有接纳孩子“出错”的能力。不允许孩子犯错,就是不允许孩子成长。其实,犯的错误越多,得到的反馈越多,矫正的可能性就越大吧。不妨多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否则恐怕她永远不会自主、自强,对吧?
附:入园生活快乐点滴~
http://s12/middle/5f8d997fgca5ecea28b3b&690
http://s4/middle/5f8d997fgca5ecf0e6103&690
http://s3/middle/5f8d997fgca5ecf5f78b2&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