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麦子熟了
标签:
肝癌你乖乖麦田麦穗童年杂谈 |
分类: 岁月痕迹 |
麦子成熟了。与朋友约好周日去荣成看麦田。今早看了博友简枫《快乐麦子》的照片,心中痒痒的。那照片勾起了许多儿时美好的回忆,想去看麦田的欲望更加强烈了!
等不到周日了,说去就去。朋友说来回有二十多里路呢,太辛苦了。可那些都阻挡不了我的行程!借辆跑山路方便的自行车,又买张地图,就直奔最近的羊亭镇。
走过了几个村庄,连麦子的影儿也没见着。到羊亭镇工业园区时,才见两小片儿麦田,兴奋的不得了,去拍了几张照片。地的主人不知我在麦地里干什么,走过来盘问了一番。他说往前走一二里地到北江疃村,那里有比较大点儿的麦田。

走过去所见到的也只是村边一小片一小片的麦地,中间还夹种着青菜,并不是我记忆中那一望无际的麦田。看来这里没有北大荒那宛如大海一样金色的麦田了。只有小块的麦地,称不上麦田。
站在麦地边,心中的思绪却已回到了故乡,那放眼望不到尽头的麦田仿佛就在眼前。在收获的季节,麦穗随着微风摇曳,形成起伏的麦浪,绘出一幅金黄色的麦海,就像大海的浪涛一样此起彼伏,场面颇为壮观!
故乡是矿区,周围被国营农场的耕地包围着。每年端午节时,麦子长到了一寸多高,远远望上去绿油油的。三五成群的小伙伴踏过麦田,去麦田尽头的山坡采寻艾蒿。这也是一年中第一次亲近麦田,只不过是绿色的麦田。
初夏来了,麦子长到了半米多,开始抽穗。和伙伴们到麦田里躲猫猫、捉蝈蝈。用麦秆编只精致的蝈蝈笼子,装上见到阳光就会唱嘹亮歌曲的蝈蝈,拎着回家,心里甭提有多自豪了。
每年七八月间,暑假来了,也是麦子收获的季节了。那些麦田都成了金色的海洋,在阳光的折射下,产生炫目的光芒。沉甸甸的麦穗儿,点燃了人们的笑脸,那喜气随着麦香在空中流淌!麦田里收割机轰隆隆的转着,运麦子的拖拉机一辆接一辆地从麦田里开进开出,场面蔚为壮观!这样的景象要持续好些天。
矿区的人家都以烧煤为主,可这个时候也要拉上几车麦秆用来烧火。于是,和伙伴们一起跟在收割机的后面,收割机不时吐出一堆堆的麦秆,大家就跑上去把麦秆抱回来,然后运回家。过不了几天,家家户户门口就都堆起了庞大的麦秆垛。
收获后的麦田留下的只是一片金黄色的齐刷刷的麦茬。这时,大人们便拎着竹篮出现在麦田,他们猫着腰行走在麦茬地里,捡拾收割机落下的麦穗儿。再把捡回来的麦子加工成面粉,是那种通常所说的紫黑面,就是连麸皮都要加工在内的面粉,掺着玉米面蒸馒头,那味道比玉米面饼子好吃。这也只是在改善伙食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
在八十年代,麦子熟了的季节,“拣粮食”成了家乡的一大风景。不仅是小麦,还有玉米和黄豆,只要到了收获的季节,左邻右舍都相约去“拣粮食”,有时甚至要走上几十里路。拣回来的玉米加工成玉米碴或玉米面,黄豆加工成豆油,以填补凭粮本购买供应粮的不足。那时好奇,跟着母亲也去过几次,但最后都是去玩耍了,也拣不回来多少。
在麦子收获的季节,每天放学就会与小伙伴把各家的鸭啊、鹅啊,都集中赶到麦地里,任其去吃残余的麦粒儿。伙伴们则点燃收集的麦秆,把拣来的麦穗儿烧熟。然后搓下麦粒儿,吹去麦皮和灰尘,一大把一大把地扔进嘴里狂嚼。吃完了把嘴一抹,弄得每个人的嘴上都像抹了锅底灰一样!但那清香的麦粒儿的味道至今还回味无穷!当鸭鹅吃饱时,我们也吃饱了。在小伙伴们洪亮的吆喝声和鸭鹅欢快的歌声中一起凯旋了。
上初中了。上高中了。上大学了。离家越来越远了,那麦田就湮没在心灵深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拣粮食'也成了历史。但每次回家时,还会到麦田里去走走,感受记忆中的麦田,想想儿时的趣事!
再后来参加工作了。辛辛苦苦的生活,身心疲惫的忙于奔波糊口和应酬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回忆那麦田的时间也没有了!
记忆中的金色麦田与我渐行渐远!心中的快乐童年也渐行渐远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