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登长城
徒步登上八达岭,一眼望穿大乾坤。
数九寒天虽严冬,崇山峻岭草色青。
悬崖峭壁松柏挺,肃然起敬畏三分。
大江南北两界分,一条长龙锁其中。
到了长城非好汉,血气方刚在当年。
回首往昔总有憾,悔不当初醉翩翩。
那是1975年12月间,我们学校组织地质系四个班的120位同学到野外实习,第一站就是北京八达岭,亲眼观察岩浆岩的形成变化情况,当时天寒地冻,冰天雪地。
记得当时是夜晚坐火车从宣化到居庸关下车,正好是第二天的早晨五、六点钟,下火车后,吃了点干粮,就起程徒步登上了八达岭,那时倒是有了公路,但不是现在的柏油路,还是土路。当然对我们来说还要进行实地观察,悬崖峭壁的也还要翻跃,有条土路就相当满足了。因此我们慢慢走,慢慢看,慢慢观察,一直到中午,才到半山腰,总算是完成了学习考察实习任务。
剩下点时间就让我们自由活动,天不作美,下起了雪,刮起了风,但我们年少轻狂,不惧风寒,没挡住我们爬到山顶看看大江南北,看看八达岭长城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决心。所以我们信心百倍地向前走着……,由于披着棉大衣,穿着牛皮鞋,还挎着一书包岩石标本,浑身是汗,再加上刮风下雪,手脚冰凉,脸冻的黑紫黑紫的,冷热不均,难受极了。就这样我们鼓起勇气,坚定信心,一步一步向上攀登。而且还有说有笑,有逗有玩,不知是谁,好像是郭荣同学偷偷拌了我一下,让我几乎跌倒,逗的大家笑声不断,十分尽兴。特别是几位女同学更是冲在我们前面,比我们走的还快还精神,更为这次出行增添了不少光彩,正是应了那句老话,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时正好路口有几间小屋,原来是个小卖部,其实什么也没有,就是单卖面包,我们高兴的不知说啥是好,花了两毛钱买了一个面包,其实那个时候能吃上个面包已经是享福了。
这样垫了垫底,我们就继续向上攀爬,走啊走,走啊走,我们总算爬上了山顶,一览无余,真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显得美丽壮观,风光无限,又印证了那句古话“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看看那一座座高山峻岭,虽是冬天,却一片翠绿,又有白雪衬托,甚是壮观美丽。再看那悬崖峭壁的石缝中崩出的一颗颗松柏树魏然挺立,悠然生出一番敬意。尤其是那万里长城沿着山脉盘旋,随着山峦起伏,一上一下,顺山而走,活像一条巨龙,腾空起舞,想想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勤劳聪明智慧。而大江南北植物草背则又是多么的泾渭分明让人一目了然。这个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万里长城的魅力,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体会到祖国的美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伟大……
这时我们正站在一个哨所休息,走过一个照像的师傅,说照张像吧,这里风景最好。于是我们大家分别照了张像,作为纪念。这张照片还是照像师傅从邮电局给我们寄回来的呢!有的同学为了减省几毛钱,还没舍得照呢,慢慢想来,谁愿那时我们穷呢!但虽穷而高兴,虽穷而快乐,虽穷而满足,这就是当时我们的心态。
一会照像师傅照完像说,你们玩吧,我走啦。我们说,好,好,谢谢师傅啦!这时不知哪位同学触景生情地说,你们说这长城2000年前修建的,那时既没有铁路,又没有公路,也没有什么高级运输工具,这么高的大山上,一块砖头十几斤,这材料是怎么运上来的?,也有的同学说,就是,这长城顺山而上,这匠人是怎么把砖头磊上去的,真是不敢想象,还有的同学说,单是这工人吃饭就是个大问题。总之,是想都不敢想的问题,我说,这本来就不是人建的,大家异口同声地问,谁建的?我卖了个关子,过了一会儿,说,是神建的。一句话说的同学们哈哈大笑……,其实这个问题不光那个时候同学们在问,就到现在,我们还在问,我相信再过多少年不知有多少人还在问,确确实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空前绝后的大工程,人间奇迹。
这时一位同学独出心裁地说,如果这时候有一口酒就好啦!一看原来是个内蒙同学,粗犷豪焊。我说,不用对酒当歌了,晚上坐在火车上,买上一瓶酒,让你好好喝个够,他说,那就没有雅兴了。我说,那你就对山而歌吧,果不其然这位同学就唱起了”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就这样我们在欢歌笑语中又徒步返回了居庸关,看到了山坡上挺立着的詹天佑塑像,老师就为我们讲解了詹天佑大师如何设计这段铁路,让火车爬坡上山的故事,使我们受到了很深的教育,大家余兴未尽地登上了回学校的火车,在天快明的时候回到了学校。在车上大家毫无倦意,乐此不疲地谈论着一白天的所见所闻,第二天照常上课,一点也感觉不到累,一点也感觉不到苦,内心深处总是洋溢着幸福,荡漾着快乐……
其实在次年的1976年,也就是毛主席逝世的那一年,我们又登过一次长城,不过不是八达岭长城,而是北京怀柔县八道河公社西栅子村,那里更是深山老林,丛山峻岭,虽是石头山,但植被茂盛,疙针无数,既上不去,又下不来,上一回山,一身衣服砸个稀巴烂。当时随北京地质队在那里进行地质普查,大家分成几个小分队,顺山而上,每隔200米布置一个点,进行详细定位,观察记录,赶到爬到山头已经是中午了,正儿八经是长城的脚下,不过那里的长城不如八达岭的长城雄伟,不如八达岭的长城保护的好,可以说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保护,已经分化破落了。但依然能够看出当年的那种繁荣景象来。这时我才有幸真正近距离地接触到了长城,对长城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也听到了当地老百姓对长城的种种传说、故事……
25年后的2000年,我与老婆、孩子又去过一次八达岭,不过那是旅游,环境好了,条件变了,上山不要步行了。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些水,长城还是那条长城,但却找不回当年那种感觉了……,这几年我几乎每年都要去北京一趟,却少了那种激情,那种感受,总想再上去看看,但总未能成行。
今天早晨出去锻炼,猛然想起当年八达岭之行,有好多话想说,甚是感慨,故写了一首《八达岭》,告慰自己,告慰同学,与大家分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