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中同学回忆 |
分类: 同学同事朋友文章 |
按:此文是我的老同学高保存写的高中期间的回忆记事,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看了甚是感慨,我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体会的到,不过发表于此,供大家分享。
从特殊年代走过来的南中高一、二排,曾经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有两三件所留给我的深刻记忆,至今难以抹去。
一顿死面蒸饼
1972年春季,南中在学生当中开展勤工俭学活动,高二排选择了在蒺藜坪栽树。
这天,我们背着行李,拉着自己要吃的粮食、餐具等,来到了蒺藜坪。这个村本来人口就少,住房很困难,经过多方联系协商,我们这一行人还是张家两个、李家三个,分别住进了二十多户老乡家里,因为是学生,年龄又小,所以与老乡家人同炕住宿。
那时我任伙委,留在村里帮炊事员马过计给植树的同学做饭,并配了两个同学挑水打杂,两件事难忘。
蒺藜坪村海拔相对高,人畜吃水很困难,我们的到来,更加剧了吃水的困难,和村民争夺水资源,就需要到很远的沟沟里去担水。河沟里有青蛙、蝌蚪、水蚂蚱,不小心就把小蝌蚪等生物担回了水缸里,同学们用水时感到很膈应。
当年国家的供应粮品种很少,细粮更少,每星期只能吃到一次白面。好不容易盼到了吃白面的日子,我就和炊事员马过计商量,明天给同学们改善改善生活,吃一顿蒸饼,并向班主任老师郭全彤作了汇报,他很高兴。
当天晚上炊事员马过计把面和好后放在灶台上发面,因为炉子里一直有火,把炉台烧的太热,面没有发起来,成了“死面”。第二天我们起来兴致冲冲准备大显身手做蒸饼时,才发现面已经被“烧死”了。但当时白面是多么稀罕的东西呀,有钱也买不到,死面也得做呀。我们硬着头皮想着怎么把自己变成“巧妇“,来做这顿“无米之炊”。
当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满心欢喜地准备用一顿香吞吞的白面蒸饼来犒劳一下自己时,碰了一鼻子灰----死面蒸饼吃起来很不是滋味,硬邦邦的,还有烧煳味,饭做砸了。同学们很不高兴,郭全彤老师非常生气,问我们怎么回事,炊事员马过计吞吞吐吐没法开口,我只好解释说发上面以后,谁也没再看一下,结果一夜功夫把面给烧死了。这件事过后,我很懊丧,脸灰茄茄的,为此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
寝室里闹老鼠
南中高一、二排特殊,就特殊在他是学校,根本不具备招生条件,但却招生了。
我们入校时,校舍紧张,我们排一部分人的宿舍就安排在靠近操场的一间房子里,房子又旧又破,且很冷。
有一天,几个同学神乎其神地说,下课后咱们看西洋景去。我问他们看什么,他们说到了就知道了。下课后,我们悄悄去了我们住的宿舍,从窗户上往里一看,嗬,宿舍里有上百只老鼠在玩呢!有白的,有黑的,有黑白相间的,有灰不溜秋的;有大的,有小的,有长的,有短的;有在地下打闹的,有在炕上乱窜的,有在钻被窝的,有在钻老鼠洞的,好一番热闹景象。看了一会儿,我们几个人不约而同地大喊一声,嘿---所有老鼠一霎那间全都钻回了老鼠洞。这件事传开来后,经常有同学用同样的方法看老鼠、吓老鼠,成为乡村枯燥生活中一抹快乐的风景。
那会儿,同学们有空就议论老鼠,这个同学晚上睡觉时翻身压着老鼠了,那个同学是伸胳膊时摸着老鼠了,老鼠钻进同学的被窝里了,又恐惧又好笑。
炕炉子流烟
同样是我住的这个学生宿舍,又旧又破,冬天又特别冷,晚上为了取暖,同学们每天晚上要在炉子里生火,因为宿舍四面不靠墙,东南西北风挡不住,只要刮风,烟囱让风迫的就不流烟了,烟都从炉子口里冒出来了,就像现在舞台上造的烟雾一样,四处流散。但带给我们的不是美感,而是那呛人的味道和潜在的中毒风险。大家只有把炉子盖盖住,并且蒙上土,虽然炉子口上不流烟了,烟又从“撩且”里流出来了。我晚上睡觉质量不好,经常醒来,醒来后就发现满家都是烟,而且是黄颜色的烟,只好起来把门窗打开让留在宿舍里的烟散出去,有时候一夜要重复两三次。
那时候的我们真是不懂事,既不主动向学校反映,也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万一出了事没有谁能负得起责任。多少年后回想起来才感觉到后怕和恐惧,深深为当年的少不更事感到可笑和叹息。
说明:那个时代学校班不叫班,而是学习解放军叫排,高一、高二合起来又叫连。班长就叫排长、副排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