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感叹052《观音洞》

标签:
观音洞文化 |
分类: 诗词 |
观音洞前拜观音,步步登高问观音。
为啥好人没好报,人生坎坷苦难多?
观音含笑没答我,不敢启齿问观音。
回头再看已登峰,答案尽在登攀中。
转载
五台山—全国闻名的佛教圣地,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而 观音洞不在台怀镇的主干道上,要经过一座没有什么特别标注的桥,前行几公里才能到达。观音洞不是到五台山旅游的游客必去的游览景点,因而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却是佛家清修之佳地。据说此地称栖贤谷口,故观音洞又名栖贤寺。
观音洞分上、下两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不大。下院被高墙围拢,一座正殿巍峨矗立,殿内酥油灯闪烁,中间供奉着两代藏传佛教的活佛,当今的班禅大师—确吉杰布和上一世班禅大师—确吉坚赞。
上院建造在悬崖之上,在正殿的后面,凿石成梯、蜿蜒而上,便可到达上院—观音殿,可谓险峻。石阶中部有一亭,名“飞来亭”,因绘有观音救苦救难图,又名“观音亭”。上院观音殿内主供八臂十一面观音菩萨,真乃佛法无边。殿外檀香萦绕,殿内佛烛长明,一派佛家圣地。观音洞名称的由来,源于殿后的两孔石洞,相传观音菩萨曾在此显灵,故始建寺庙。
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可能无缘见到观音大士。但古书中记载的:“洞有滴泉,味甘”,确在眼前。友善的当值喇嘛,欣然接受了我们的请求,打开了左侧石洞的木栅拉门,让我们有幸再次品尝到了“圣水”,虔诚的佛教徒认为饮此甘泉可“消灾除难”。回忆起去年拜谒观音洞时,与寺中高僧大德在禅房茶叙,仿佛就在昨天。热情的喇嘛用观音洞内“圣水”泡制的清茶招待我们,谈古论今,甚爽!也许这是博主愿意拜谒观音洞的原因之一,功德随缘,少了许多现代社会的商业气息。
如此多的活佛均要参拜之寺庙,一定灵验无比吧!正所谓佛在身边,佛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