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们的未来——读《静静的顿河》有感

(2021-12-27 08:06:26)
标签:

2021年年终岁末前

孙女孜孜读苏联小说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

孜孜奶奶转发

文化

分类: 孜孜作文


 《静静的顿河》是苏联文学史上一部不凡的作品,肖霍洛夫这部小说的亮点就在于他塑造的角色不同于其他小说:他的主角,是一个有历史污点的“反动派”。这不得不谈到小说的故事背景:在二十世纪早期波谲云诡的俄国,几年内发生了数次战争——先是一战,然后是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到1917年底,古老的俄国完全陷入内战之中。在连年不绝的战火中,社会性质与社会结构也在崩塌与重建,新与旧、红与白交融着,混乱动荡的时代孕育着新生的苏维埃俄国。格里高利生活在动乱之中,“哥萨克”的名号令他不得不参加一场又一战争一开始那个看到死人会害怕、连军刀都举不起来的新兵,被一点点淬炼成身经百战的老兵。他拥有了勋章和荣誉,却唯独没能拥有信仰,于是在未来长长的日子里,他一直被历史的大风吹来吹去,心中迷惘,身不由己。他一直在红白阵营之间变换:在沙俄军中时,他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的渗透,萌生了反抗精神,而后随着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又倒台,白色匪帮的兴起和波兰军的入侵,他又先后参加过红军和白军,墙头草一般,在两股敌对势力间飘摇,找不到平衡点。

联系时代环境来看,格里高利是有两面性的,他经历了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的两次历史大变革,上层的变动影响到了他和他的亲朋们,使他们选择了决定未来的道路。格里高利代表着旧俄时期一个特殊群体“哥萨克”的多数派(另一面,哥萨克的“少数派”代表则是格里高利的朋友米沙,是哥萨克红军的缩影)他们在沙俄享受着种种特权,而沙俄倒台,苏维埃政权要废除他们曾享有的一切,他们反抗似乎也合情合理——人都是灰色的,没有绝对的好与绝对的坏,比如“白匪”格里高利身上就有着许多动人的优点:作为农民的儿子,格里高利身上带有劳动者善良、正直、淳朴的本性。做暴动军时,他誓为哥哥报仇而处死许多红军战俘,然而他终不忍心,一次次战斗杀敌让他痛苦内疚。他正直讲义气,好友米沙被俘,他连夜赶去营救,甚至跑死了战马。他有血性,敢于在亲王视察医院时大声抗议:“就为了他们过得快活,才把我们从家里赶出来,叫我们去送死!”他朴素,不爱功名利禄,只愿度过平凡岁月。
  历史的大环境下的格里高利是悲剧的。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有朋友,有家族,会爱也会恨。他同时爱着自己的妻子娜塔莉亚和情人阿克尼西亚,这两条交织的感情线几乎贯穿始终,直到娜塔莉亚流产而死,阿克尼西亚被枪弹击中收尾。两名女性,一个泼辣强势一个温柔体贴,不同的性格却有着同样悲惨的结局,两位女性截然不同的性格也许是具有象征意义的,阿克尼西亚代表着打破镣铐的反叛,即“左翼”;娜塔莉亚代表着循规蹈矩的保守,即“右翼”,格里高利爱阿克尼西亚,代表他渴望自由;同时又爱着娜塔莉亚,说明他舍不得家庭。和许多的家庭一样,格里高利的家庭在战火中也逐渐破碎;昔日的好朋友米沙“背叛”他当了红军,两人决裂;来自两方阵营猜疑的压力。以上任意一点都足以给人沉重的打击,也许这正是格里高利矛盾的内心的由来吧。到《静静的顿河》最后,失去了一切的格里高利回到家,抱起仅有的小儿子,“这是他一生仅剩的东西”,何其孤独,何其悲凉。

像格里高利一样“大环境”下的“小人物”往往充满矛盾,他们无法改变现实,只能随波逐流。格里高利为代表的群体是这个大时代中的一份子,他们是时代的缩影,被时代的洪流挟裹着前进,直至死亡他们不伟大,无法掀起历史的巨浪,但他们是一朵朵的小浪花,尽管会在礁石上撞得粉身碎骨,但也能以几乎微不足道的力量推动着历史前进。当格里高利抱起小儿子时,他托起的正是一个崭新的未来,一个新生国度的希望在格里高利之后,又有无数的他的小儿子继续推动时代的前进,融为时代洪流中的一朵浪花。他们也将经历喜剧与悲剧、爱情与斗争,也将经历种种的苦难——但他们仍是未来。他们就是未来。


                     初二学生孜孜完稿于2021.12.23

            此文已被推送武汉《楚才报》

 

孜孜奶奶转发后记:上周四(12月23日)晚上九点钟,孙女孜孜正在家里做作业,语文老师来电话告诉她,武汉《楚才报》正在开展读书写读后感征文活动,推荐她参加。孜孜想起自己前几天刚刚写了一篇阅读苏联肖霍夫《静静的顿河》的读后感,她赶紧做完作业,连夜修改好后传给了老师。奶奶我很惊奇这个13岁半不到的孜孜,小小年纪已经读过这套三部集的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世界名著。惭愧的是,我这个省作协会员至今也没有看过它。一个初二学生不仅读完了,还写出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读后感,写得还很有思想有个人见解,这让奶奶我不得不对孜孜刮目相看。  2021年这一年,奶奶已经在博客上转发了孜孜6篇作文,这篇征文算她作文的岁末压轴吧,激励孙女来年更加努力地读书,写出更多更好地读书笔记。 


他们的未来——读《静静的顿河》有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