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蒙稻,圆梦稻——谨以此文纪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2021-05-28 20:30:10)
标签:
2021年5月底纪念袁隆平再购袁蒙米再发纪念文情感 |
分类: 生活随笔 |
2020年7月底的一天,通过网购,我们全家吃上了“袁蒙稻”做出的香喷喷的米饭。有感于袁老一辈子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和为民精神,有感于他用毕生心血造福百姓,在盐碱地上种出了高产香甜大米,我当时在饭后就写出了自己的强烈感受,发在博客和微博上,受到许多亲友的关注。没曾想,时隔不到一年,逾九旬高龄的袁老为“袁蒙稻”在中国乃至世界变成圆梦稻,鞠躬尽瘁,含笑辞世,永远离开了我们。为了心中的纪念,我重发经过修改的这篇博文。与此同时,儿子又在网上下单购买了两袋“袁蒙米”。让我们碗中有袁米,吃饭永远不忘袁老!稻菽年年千重浪,人间永念袁隆平!
今天的晚饭,我用了儿子昨网购的“袁蒙稻”做米饭。当一碗碗白米饭端上桌,吃进嘴里,全家人异口同声地说:“口感紧实,有股淡淡的甜味,好香啊!Q弹、软糯,比我们吃过的大米都好吃”。
这是我吃了六十余年的米饭,第一次吃海水米。它是一种耐盐碱的杂交水稻,产自内蒙古兴安盟盐碱地。经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亲率团队历经4年时间,反复1162次田间实验,875组配组试验,最终创下亩产508.8公斤的奇迹,奉献给全国人民的精品粳稻,让我们吃到了米粒小,口感好,营养丰富的当月脱壳,当季新米饭。
人工种植呵护长大的袁蒙稻,达到了国际一级优质粳稻的标准。据农业农村部稻米检测中心检测,“袁蒙大米”的食味值达到90分。大米食味值是对食用大米的外观、香味、口感的综合打分。按国家标准划分,一级东北五常大米的食味值才85分,而袁米食味值超过了五常米。
亲口品尝了袁米,也让我们更加敬佩这位农业科研战线的一面旗帜,抗饥荒饿魔的老英雄。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一生都围绕一个梦在奋斗,那就是让盐碱地变良田,愿“袁蒙稻”能圆梦。袁老说:“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有两大梦想:一是“水稻比人高,禾下可乘凉”,即水稻亩产过1000公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二是“杂交水稻覆全球”,解决全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
海水稻育种过程,那是万里挑一,成千上万个组合,优中选优、精挑细选,在经历了魔鬼炼狱般的层层考验和重重筛选后,仅有93个品种适用于盐碱地生长。在多年反复试验后,在杂交水稻的诞生地——海南三亚的南繁育种基地诞生了上千份优良品种。2017年袁隆平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工作站,正式测产在千分之六盐分的土地上,实现了亩产300斤优质水稻。当时《人民日报》海外版用大篇幅报道,我国实现了海水稻研究的国际领先。到2019年9月,内蒙古兴安盟1000亩盐碱地水稻基地完成试种测产,以亩产达到508.8公斤的海水稻(最高亩产量达到了800公斤),在这片不毛之地创下了奇迹。
想当初,袁老的三大水稻实验基地之一的内蒙古兴安盟盐碱稻基地一直是他的心病。兴安盟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分布区之一,有千万亩盐碱地需要改造,碱性PH值接近9,盐度高于千分之六,属于寸草难生之地。历经了重重磨难和无数次生死考验,海水稻才得以在这贫瘠的盐碱地上长出生命的绿色,把一片片荒芜化为希望的田野。
盐碱地由于是未被开垦的处女地,没有被过度开发,也是真正的安全无污染。再加上盐碱地少病虫害,所以在这片土地种植的海水稻也从未打过药。土壤里的硒、锌、镁、铜、铁、钼、锰等微量元素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能为稻米输送许多微量元素。内蒙古兴安盟虽地处险恶,但试验出的米味道却是出奇的好。袁隆平院士亲自为这块土地的稻米起名“袁蒙稻”,意为“圆梦稻”。他希望通过对海水稻的研发和推广,能够让盐碱地获得充分地利用,从而增加粮食产量,造福人类。
我看到在袁米米袋上印有:每购买1公斤海水稻,可支持改造2平方米盐碱地。儿子已经买了两袋20斤袁蒙米,以后我们家会经常买袁蒙米吃的。要实现“袁梦计划”,再造亿亩田,后期维护成本很高。据测算,兴安盟1亩盐碱地需要1万元改造费用。每1斤海水稻可以帮助农民增收0.1元。就在2020年1月,袁隆平与阿里巴巴启动了“袁梦计划”:3年种植耐盐碱地水稻,再解决1亿人吃饭问题。
从试验田走向餐桌,从发现一个优良品种到让它稳定高产,这个过程漫长而曲折。这些海水稻,对于袁隆平团队来说,无疑是自己的孩子。他们精心照顾小心看护,从育种,到出苗、移植、插秧、灌浆、防虫、收割,每一个过程都亲力亲为。每向成熟迈进一步,他们才松一口气,直到袁老品尝了第一口米,给出了“不错,不错”四个字的高度评价,他们才真的像曾经的丰腴膏地兴安盟一样重生了!九旬高龄的袁老,把一生的时间奉献给了杂交水稻,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世界人民,我们吃着袁米饭,心里升腾起一股深深地深深地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