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退休十几年来第三次游婺源。婺源是全域旅游县,可玩可看的景点多,我们每一次游玩都不重复。
第一次是2013年3月,我们兄弟姊妹一行8人,游览了婺源的江岭、彩虹桥、思溪延村、李坑和汪口;参观了婺源博物馆。那是一次寻根之旅,我们把融进世代血液的祖籍老家,从泾县一直延伸到婺源。在泾县我们参观了祖籍小山村、宣纸文化园;拜谒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参观了王稼祥故居纪念馆;游览了黄田“洋船屋”、原生态古村落查济、李白与汪伦的千古绝唱胜地桃花潭等。赤诚游子心,浓浓故乡情,在短短七天内圆了全家几代人的梦想。与故乡的短暂相逢,也成为我们铭刻于心的美好记忆,永远珍藏。
第二次是2015年10月,我们博友、同学、朋友一共也是8人,两天跨湖北、江西、安徽三省游览了景德镇官窑、民窑瓷厂;婺源赋春镇源头古村;参观了婺源紫阳镇熙园文化展示区;游走了黄山休宁三溪大峡谷。
2021年“五一”小长假,这是我第三次走进婺源。在两天时间里,我们祖孙、婆媳四人游览了婺源晓起、江湾和篁岭三个景区;参观了景德镇陶瓷博物馆。这是自2020年疫情以来,我们全家第一次自驾跨省出游。这一年多年,我们老俩身体一直不错,身心愉快地生活。(5月4日从婺源回来后,我们老俩已经打过第二剂疫苗,完成两剂接种任务)。
晓起村位于婺源县城东北45公里的段莘水和晓起水交汇处,有上、下晓起两个自然村,始建于公元787年,距今已有1234年。自古以来,文风鼎盛,富商官宦,代有辈出。清代以后,达到辉煌地步,成为婺源著名的“商半村,官半村”。作为国家级古文化生态示范村,晓起早在2000年即开发了对外旅游。2021年5月2日这天下午两点多钟,我们在安顿好吃住以后,马上进村游览。因为我们住在下晓起,下晓起距离公路近,上晓起则在更深处,所以先游览下晓起。
下晓起以田园风光为主,乡村田野、民居小巷都是青石板铺路,曲曲折折,生态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山水风景正如诗中写的那样:“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我们惊异地发现,晓起的古树特别多。我们先在村边水口看到十几棵百年老樟树,走着走着,又看见成片的古樟树林,特别是坡顶上的千年“晓起神樟”以及楠木王、红豆杉群等,令人久久凝望、连连称奇。村中有不少老建筑,如:礼耕堂、继序堂、振德堂、日新堂、百忍堂等,大都经维修辟为商业用房,屋内外摆满了各种旅游小商品,游人路过既看古建筑又扫过这些当地特产,如木梳、茶叶、砚台、竹雕、皇菊、芽菜等等,一时兴起,还会买上一两样。整个村从下晓起到上晓起,绵延1.5公里,都是这种格局。当天下午一个多钟头,我们走完下晓起,留下的初步印象就是原生态、古朴、静谧、商业气息浓。
第二天早上6点多钟,我们老俩再次进村,往上晓起方向走去。上下晓起分隔于村中溪水两头,连接两个村的是一条长500米的青石板古驿道。我们在村子里碰到了一对中年游客夫妇,他们手里还牵着一只小狗在逛。他们也是住在下晓起,6点钟进村再游上晓起,早起可以免门票(每人60元),7点半钟开园就要收门票了(65岁以上免门票)。
天刚破晓,太阳还未升起,广袤的田野静悄悄,郁郁葱葱的山峦,薄雾轻绕。走在青石板小道上,恍入世外桃源。不远处是村民连片的徽派住宅,马头白墙、飞檐翘角的黑瓦,掩映在绿树丛中,煞是醒目好看。走进上晓起村口,“中国茶文化第一村”的牌子映入眼帘。“迷人上晓起,风光美无比。自然铺锦绣,文化是根底。传统小作坊,令人惊且喜。水转揉捻机,人醉茶香里。”这是游人对上晓起的高度概括。村中砖雕、石雕、木雕式的精美古宅也不少,精致工艺中透着岁月留痕,令人不胜感叹又啧啧称道。其中,以进士第、儒林第、荣禄第、大夫第等古建筑最为显眼。作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代表,婺源晓起的美无处不在,真的能让游人看到其共性美与个性美。
两溪汇合处的晓起村,如今是全国乡村旅游的资深打卡点,在这里不仅可以游山玩水,欣赏徽派建筑和田园风光,还可以观鸟、拍鸟,是鸟友、摄影发烧友的理想拍摄地。我甚至对它的村名“晓起”(亦称晓川),也感到很有意思,那么文雅,富有蓬勃朝气。
P1.婺源晓起村牌楼

P2.晓起村文昌阁

P3.晓起风光

P4.下晓起百福楼

P5.下晓起双井印月

P6.晓起风光

P7.晓起风光

P8.晓起古樟树
P9.上下晓起分界溪流

P10.上晓起青石板驿道

P11.上晓起古建筑

P12.上晓起古建筑
P13.上晓起古建筑

P14.上晓起村道

P15.上晓起村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