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通寺登洪山宝塔

标签:
2020庚子年立冬后老俩走进宝通寺孜孜奶奶图文佛学 |
分类: 风光掠影 |

早上7点钟位于武昌大东门外洪山南麓的宝通寺就开门迎客了。
送孙女孜孜到学校后,我们坐轨道交通1号线转2号线不到一个小时就来到了宝通寺。

宝通寺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是武汉唯一的皇家寺院,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宝通寺重修山门,放生池,整修天王殿,重修大雄宝殿,兴建玉佛寺,万佛楼,修复法界宫,维修宝塔,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整个寺庙随山势而屹立,隐现自然,布局严谨,群落有序,层叠有致,肃穆庄严。

宝通寺内独特的十二龙柱

宝通寺大门内的圣僧桥


宝通寺弥勒殿


宝通寺玉佛殿



宝通寺万佛宝殿

宝通寺法界宫罗汉堂


宝通寺华严洞

宝通寺最富盛名的是寺东北山腰上的宝通塔,原名灵济塔,因坐落洪山又名洪山宝塔。为纪念开山祖师灵济慈忍大师所建,建于元代大德十一年至延佑二年(1307-1315年),历时八年建成。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塔随寺改名为宝通塔,俗名洪山宝塔。塔为砖石仿木结构,有七层八面,通高44.1米,基宽37.3米,顶宽4.3米,沿塔基圆门内石阶盘旋而上,可直达顶层,有“数峰天外塔上塔”之誉。

据《宝通寺志·重修洪山宝通塔碑记》记载,原建时每层外围均有木质飞檐和护栏,塔下周围为砖木结构的围廊,每层八角坠以风铃。设计之精巧,工程之浩大,为鄂中第一。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大修时,为长久保留,将原木质飞檐改为石檐,塔下围廊改为八方石阶,以铁栏代替原木制护栏。塔顶照原样增高1.6米,并用文笔峰式铸铜结顶。







这是洪山宝塔入口。为安全起见,守门人已经不让老年人进入塔内。

我特别想进去一看究竟,趁守门人不注意,我从这个圆门进入塔身内,里面是很窄的旋转的石台阶。

我以天天爬楼练出来的矫健身姿,快速上了一层又一层。

塔内一个人都没有,我大约上了四五层,探出身子朝下望,守门人和老公都在叫我下来。我的腿已经感觉到酸累,也看到塔内实景了,除了斑驳的塔身内墙以外,就是越走越窄的石阶。体验就此打住,转身往下走。





上塔不容易下来更难,我小心翼翼的总算安全退出塔外。

亭台楼阁以前都没有少进,但从没有进过任何宝塔内。象牙塔似的洪山宝塔,让我一试腿脚,感觉老妇还行。其实,我的右脚小脚趾已经疼了几天,今天是忍着脚疼爬宝塔的旋转石阶的。上下速度过快,下来直到回家腿脚都有些酸疼。但我今天就是奔着洪山宝塔去的,能够进去看看,快哉!年岁不饶人,以后恐怕没有这种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