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汉口江岸老里份——同兴里

标签:
2020年九月初秋探访同兴里孜孜奶奶图文历史 |
分类: 风光掠影 |
初秋九月的一个早晨,送罢孙女孜孜进了学校,我们老俩口沿着胜利街由南向北走过3000多米长街,一路来到同兴里巷子口,与住在附近的朋友汇合,一起探访这个曾被提名江城最美街景的老里份。
被胜利街和洞庭街一北一南夹在中间的同兴里,是一条长约200多米的老巷子,一头连着胜利街,一头连着洞庭街。我们从胜利街一侧的巷口看到,一座高大的拱门立于眼前,门楣上方贴着“历史老巷,近代民居”几个大字,这便是同兴里。走进去没几步,就见墙上砌有一块黑底白字的铭牌,上书“优秀历史建筑同兴里”,落款是武汉市人民政府1993年7月28日公布。我们驻足细看上面介绍同兴里的文字。
清晨的同兴里,只有我们这几个访客,少有人走动。顺着巷口走进去,马路上汽车的喧嚣顿时被抛在身后,静谧的市井老巷,仿佛又是一重天。我们默默注视着里分两边的老建筑,端详它们被时间剥蚀的沧桑面容,想象着这些老房子逝去的光阴故事。
同兴里原为汉口大买办、大茶商、实业家刘子敬的私人花园。后由多人于1928年至1932年四年间,在此兴建了25栋砖混结构的带天井的二层楼房,并以美好的愿望取名“同兴里”,形成当时汉口江岸为数不多的高档住宅区。紧邻同兴里的是旧时法国领事馆,也是汉口历史上英、法、俄、德、日五国租界所在地。
现在,我们漫步在这条老巷,还能看到这些老建筑当年的风貌。干净的里份路面,一扇扇凸显浮雕花纹的大门,至今看来仍显新颖别致。门内就是一栋栋二层小楼,青石外墙,红瓦屋顶,朱色窗棂。只不过,这些楼房外表看起来还是从前的贵气模样,实则内里早就面目全非,一方天井和大堂屋已被挤占严实,空间逼仄,光线不好,历史遗留的改建现象暴露无遗。里份老房子的陈旧衰败与周围林立的时尚高楼,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出新旧两个时代巨大的变迁和发展。保护这些近代老里份建筑,刻不容缓,建设安居乐业的新民居,也方兴未艾。
汉口江岸的老里份共有103处,列入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目录的有18处,同兴里是18处之一。江岸区也是全市现存的文物类建筑、优秀类历史建筑和里份民居保留最为完好、最为集中的区域。探访同兴里,看到这些老建筑承载了武汉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看到武汉在动荡的近代史中的演变,联想今天武汉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变,特别是经历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惊心动魄地殊死较量,大城正在全面复苏,人间烟火气又回来了,心中真是感慨万千。

同兴里临江岸胜利街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