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二赋炫黄州——东坡赤壁游

标签:
2017全家暑假游黄州东坡赤壁游孜孜奶奶图文旅游 |
分类: 风光掠影 |
东坡赤壁坐落在鄂东古城黄州的西北端,北依龙王山,南傍长江。因岩石赭赤,屹立如壁,故称“赤壁”,晋唐即为游览胜地。北宋元丰年间大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谪居黄州期间常游赤壁,写有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著名篇章,清康熙末年始更名为“东坡赤壁”。
公元1079年7月(北宋元丰二年),身为湖州太守的苏轼因写诗寓物,托讽变革新法(史称“乌台诗案”),被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四年多的谪居生活,苏轼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词赋、散文、书信等文学作品,这段时期也是他文学创作的辉煌时期,其中最著名的是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词赋篇章。闲暇时,他游历访古,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在北宋元丰五年那个看不到政治希望的秋冬里,苏东坡所写下的前后《赤壁赋》,成为代表中国古代散文创作的新境界和文赋一体新高度的重要作品。前后《赤壁赋》,创作时间相隔不过三个月,写作时的语气还连接着,但作者创造的境界却处于对照中,思想情感也处于两般境地之中。两篇作品不仅反映了他思想境界的转化,也反映了他创作风格的新变。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两篇文章均以“赋”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一样的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鲜明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字字如画,句句似诗,诗画合一,情景交融,同工异曲,各有千秋,珠联璧合,浑然一体。
《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苏轼在黄州贬官期间的又一力作,是他豪放词的代表作,与二赋一样流传千古。词的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用豪壮的情调书写胸中块垒。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透视了其转变端倪。
如今的东坡赤壁,远离长江已达二公里,景区也一再扩大。但它现有的山形地貌,沿山势而修建的布局均衡、大小得当、高低错落的古建筑群,则因传承保护,历久弥新。登楼远眺,可饱览黄州的山川景色;目送长江远去,可睹江对岸鄂州西山历历烟树。特别是东坡赤壁碑刻闻名全国,有历代名人书画碑刻700余块,其中苏轼书画碑刻近200块,居全国古代个人书画碑刻之首,创“文冠天下,翰墨飘香”的新天地。它不仅是黄州巨大的人文和精神财富,而且也是我们的国宝。2006年东坡赤壁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黄冈
黄冈长江大桥
东坡赤壁牌坊
东坡赤壁照壁
东坡赤壁仿古桥
东坡赤壁景区大门
东坡居士塑像
泥塑展图一
泥塑展图二
苏东坡画梅图
东坡祠
苏东坡书画作品展览馆
东坡赤壁
东坡赤壁
东坡赤壁
东坡赤壁书画碑刻长廊
东坡赤壁书画碑刻长廊
东坡赤壁书画碑刻
东坡赤壁书画碑刻长廊
东坡赤壁书画碑刻长廊
东坡赤壁书画碑刻长廊与荷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