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读《论语别裁》有感(一)

(2018-07-18 15:53:41)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心得
       近年,阅读四书五经成为潮流,特别是四书之首《论语》,你如果不读,似乎就是很没文化。于是,重读《论语》成为自己的读书任务之一。可是,大众化的通俗读本,读起来并不惊艳,有时候还很不以为然。也许自己读的《论语》不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教材解释: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我想,大部分国人,对《论语》中的这段话,理解就仅仅限于上面的解释了,只有极少数爱读书的人再有深入。
      今天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中关于这段话的解释,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对于复习功课(温习功课),绝大部分人不会“说乎”。我的小侄子现在读小学六年级,他最讨厌的事就是复习功课做作业,他说:“学了就是学了,为什么要复习?讨厌死了,就像吃嚼过的口香糖,没味又恶心。”这小家伙,一针见血,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里话。那圣人为什么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呢?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是这样解释的:

这三句话连起来看,照字面讲,……我是不佩服的,连大龙峒孔子庙我也不会去了。讲良心话,当年老师、家长逼我们读书时,那情形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孔子如果照这样讲,我才佩服他是圣人,因为他太通达人情世故了。

至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似通非通的,什么道理呢?从一般人到公务员,凡靠薪水吃饭的,是“富不过三天,穷不过一月”,遇上了穷的那几天,朋友要来家里吃饭,当裤子都来不及,那是痛苦万分的事。所以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惨’乎。”绝不是不亦乐乎。

第三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在心中怨恨,这样才算是君子。那我宁可不当君子,你对我不起,我不打你,不骗你,心里难过一下总可以吧!这也不可以,才是君子,实在是做不到。

根据书上的字面,顺着注释来看,就是这样讲的。所以几百年甚至千多年以来,不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对四书反感,过去的读书人也对四书反感。因为它变成了宗教的教条,硬性的法律,非遵守不可。

事实上不是这么一回事,等到真正了解了以后,就知道孔子真是圣人,一点也没错。

学而时习之”,重点在时间的“”,见习的“”。首先要注意,孔子的全部著述讲过了,孔子的全部思想了解了,就知道什么叫作“学问”。普通一般的说法,“读书就是学问”,错了。学问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学。这个解说在本篇里就有。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这不是我个人别出心裁的解释,我们把整部《论语》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讲究作人做事,如何完成作一个人。

发挥了“人”的最高成就,在道家就称之为真人,孔子认为这就是学,就是学而之人。于是一个“学”字,这么多观念都被他包括了。
 
那么学问从哪里来呢?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个修养不至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所以东子在下面说“观过而知仁”,我们看见人家犯了个错误,自己便反省,我不要犯这个错误,这就是学问,学问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他这个研究方法,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就是学问。开始做反省时也不容易,但慢慢有了进步,自有会心的兴趣,就会“不亦説乎”而高兴了。我们平时也有这个经验,比如看到朋友做一件事,我们劝他:“不可以做呀!老兄!一定出毛病。”他不听,你心里当然爱恨难过,最后证明下来,果然你说得对,你不然替他惋惜,对于自己认识的道理,也会更进一层得到会心的微笑---“说”,不是哈哈大笑。悦者,会心的微笑,有得于心。
 
上面第一点所讲的是学问的宗旨,随时注重“时”和“习”,要随时随地学习,不是我们今天来读四书就叫做学问,不念四书就不叫做学问,这不是它的本意。
看明白了吗?南怀瑾先生的意思是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讲,你今天在做人做事上学到了新东西,得到了新启发,这种新东西新启发你又有机会实践体会,觉得,哎,是这么回事,很对啊。那你就会心里很高兴,会心一笑。比如你学骑自行车,你小心翼翼上去,慢慢蹬,车子总是东倒西歪,你往左拐,它往左歪;往右拐它往右歪,有人告诉你,往前看,使劲蹬。你往前看,使劲蹬,车子居然稳住了。你是不是不亦乐乎?
论语中的学问非今天人们说的学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安顿一下自己
后一篇:面向未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