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旅行祈祷与爱
旅行祈祷与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141
  • 关注人气: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城市画报》十年自选年度最佳选题

(2014-10-22 17:50:43)
标签:

转载

———————————————————————————————————————————

1999-2008

《城市画报》十年自选年度最佳选题

———————————————————————————————————————————

 

http://s14/bmiddle/48465df7g769ccc769c2d&690


1999年

广州10个浪漫符号

  创刊初期,《城市画报》打出的第一个口号是“给你一个全资讯的广州”,所以,广州理所当然成为全力赞美和潜心挖掘的地方,其实,那段时间呈现在杂志上的,是广州人既熟悉但又跟现实中的感觉有点不一样的城市,因为这本杂志无论做什么,都带着感性的情绪,选取独到的角度。广州10个浪漫符号,其实不是10个地点,也不是10件东西,而是10个男女的10段记忆,当然,都发生在这个城市。是不是别出心裁?这就是一生下来就带着特立独行气质的《城市画报》。


http://s5/bmiddle/48465df7g769ce3624cf4&690

 

2000年

街头文化广州制造

这是城画自觉要求自己成为城市新文化推动媒体的开始。在21世纪之初,当主流媒体尚未开始去报道“街头文化”这种城市新文化潮流的时候,城画已经将其拿来操作封面报道,并对广州街头文化搞手进行了一手采访。10年后当街头文化已经成为当今年轻主流文化之后,更显当年这期报道的前瞻性。


http://s4/bmiddle/48465df7g769ce6089a33&690


2001年

从土皮到雅皮

  对于刚开始的城市化浪潮,城画敏感地捕捉到“小镇青年”这个议题,试图通过对离开小镇来到大城市打拼的城市新移民的采访,纪录那个时刻的中国人的城市化路线图。10年后,看看当年专题的采访对象:欧宁、贾樟柯、吕燕、潘石屹、张黎刚、邱华栋,这些小镇青年们,今天继续雅皮着吗?


http://s5/bmiddle/48465df7g7242e40f7ee4&690


2002年

我们生于70年代

  我们一直坚持笨拙地在记录,这是城画对于自己杂志使命的坚持。的确,当1970年代的族群尚未完全占据社会的话语权的时候(最年长也不过32岁),城画制作这一期周年特刊为生于70年代人留念。采取最老实的人像摄影纪录,与生命有关的5条问题,多年后回看,那些属于青春的光芒依然历历在目。

 

http://s7/bmiddle/48465df7g769ce9e571e6&690


2003年

I LOVE HK

  这期杂志创下了《城市画报》的两个历史纪录,一是上摊几天就脱销,所以只好重印,二是在北京一个报摊卖掉了3000 本。因为抓住当时香港自由行率先在广东开通又即将推向全国的时机,我们派记者前往香港实地采写了大量购物资讯,包括主要购物区域,重要的购物中心,也包括 附近的个性小店,结果造就了一个奇迹。这也证明了《城市画报》在最初的几年致力于报道城市生活资讯,的确是符合读者需要且非常受欢迎的。

 

http://s6/bmiddle/48465df7g7242e4529d35&690


2004年

功夫大特袭

 这 是特殊一期(年终特刊,又有周星驰的巨片即将放映),于是编辑部同仁在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下,游离于现实与超现实之间,最终摆脱了常用的手法,去面对一个 很难表述的很传统、又很本土的题目“功夫”:从少林寺的一手采访到结合年轻气息与城市气质的原创摄影大片,再到现代都市社会的功夫流传探秘……我们关注的 依然是城市的范畴,并扎实地尝试了各种“杂志化”的手法。事实证明,城画,或者说,城市杂志的选题是可以跨越一切的。


http://s2/bmiddle/48465df7g769ced10d6d1&690


2005年

西湖春天漫游

 这 是一期至今仍留给读者以及城画自己印象美好的专辑。采编团队首次走出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中心城市,集体去到了还没在城画出现过的杭州城,真正感受到了西湖 之美、春天之醉、杭州人之大气。这次集体创作的完美试探,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了读者,开拓了视野,锻炼了胆量,终于有了随后一系列“新城市特辑”的行动计 划。

 

http://s9/bmiddle/48465df7g769cef520058&690


2006年

超级80年代

  我们再次用真实记录的方式,为80个生于80年代的年轻人留影,他们已经散发出比前辈更耀眼的光芒。但这次的背景不是城市环境,而是他们自己的房间。他们脸上的笑容、房间里的物品都表露了他们充裕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这是又一个丰富的城市年轻人影像档案,也是城市生活变化的珍贵记录。

 

http://s10/bmiddle/48465df7g769cf0e3f4f9&690


2007年

厦门散步

  “散步是我们对厦门的最高致敬。”这句话,经历了2007年的厦门人民,会懂。

“厦门散步”是我们出品的第3个新城市特辑。至今为止,我们已经陆续推出北京、厦门、苏州、香港、澳门、成都等共计13个新城市特辑。我们在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记录并且参与着中国城市化进程。

 

http://s5/bmiddle/48465df7g7242e5114d74&690


2008年

荒岛图书馆

  这是一份关于城市青年的“少数派阅读报告”,是平面媒体和互联网共同协作的结果,所有结论由豆瓣网超过100万注册用户的数据综合而成。“中国任何一个小众群体都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份阅读报告,体现了城画对中国社会中小众与大众相对关系的思考。2009年,城画继续推出“荒岛图书馆2”,并将“荒岛”品牌延伸至“荒岛音乐会”,继续宏扬独立之精神。


2009…to be continue…


全文原载于2009年10月12日出版总241期《城市画报》“城市志进化论”封面专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