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梅花香自苦寒来

(2014-09-08 12:10:09)
标签:

育儿

分类: 专访

十几岁时便走入荧屏,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从《好歌365》《开心大魔方》《音乐现在时》到《直播生活》《午间视野》《河北新闻联播》,穿梭在娱乐和新闻之间,她乐此不疲,游刃有余。自二十几岁的风风火火、雷厉风行与突发奇想成长至三十岁的沉稳、从容与柔软,她曾历经沧桑,如今风华正茂。她似一朵傲骨雪梅,久经岁月磨砺之后,散发出阵阵幽香。《河北画报·置家》走进河北卫视主持人张霞,倾听她一路走来的故事……

 

黑色斗篷雪纺上衣,粉色紧身连衣裙,初见张霞,幽幽静静,一副小女人模样。面对面访谈,她语速极快,激情洋溢,信息量大。

荧幕上的张霞亲和力十足,如同邻家女孩般,“喜庆”地同你拉家常,聊到开心处,便爽朗地哈哈大笑。“女孩子一定要培养一个好的性格”,张霞坦言,自己最大的优势便是性格。“我嘴巴比脑子快,叙述一件事情时非常流畅,逻辑性很强”,认识张霞的人无不感叹,“你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而这种极强的语言表达天赋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张霞很小的时候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小学时便是学校的文艺骨干,代表学校参加全市的诗歌朗诵,代表全市中学生在18岁成人仪式上发言、宣誓,中学时便在邢台市广播电台实习,更是邢台市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大一刚入学,张霞突出的语言天赋便得到老师们的欣赏与认可。大一就跟着学长、学姐们主持迎新晚会。张霞非常感恩小时候同外公、外婆在农村的“散养”生活,“约束越少,越容易释放天性”,张霞自小就是个善于表达自己想法、目标明确的人。大一那年,张霞的一位老师到河北电台担任嘉宾,那边正在寻找一位嘉宾主持,要求老师帮忙推荐一位“机灵点”的,老师毫不犹豫地想到了张霞。当她准时到达电台时却发现那边正在修路,等终于找到路见到电台负责人,发现迟到了15分钟,张霞认真地解释了迟到了原因。而经过一番交谈之后,负责人当即告诉张霞:“我们已经见了好几个学生,但是我们决定用你,因为整个聊天过程中,你一直没有跑题。”张霞后来回忆,除了自己的礼貌和责任感之外,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才是打动负责人最重要的原因。那时候每个星期北京、石家庄两地跑,周末时还会参加很多商业活动的主持,“对北京西站熟悉到直接上车,赶上哪趟坐哪趟”,这种超于常人的独立坚强和强烈的自我责任感,使得张霞上大学时已先同学们一步,正式开始工作了,“我18岁以后再没向家里要过钱。”那时候在都市频道主持《好歌365》,不到20岁的张霞开始频繁出现在荧幕上,为广大观众所熟知,获得了很多粉丝,“很多与我年纪相仿的人都说是看着我的节目长大的。”但是张霞始终提醒自己,不要有优越感,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个,她刻苦学习,不断积累,深知“只有基本功扎实才能有更好地前途”。

 

真性情 做自己

随着电视语态的不断发展,白岩松类的评论型主持人和柴静式的记者型主持人成为众多主持人的职业发展的目标。而在十几年前,刚入大学的张霞已经有了这种意识。“单纯的学习如何播音有何意义?”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电视编导专业,“只有广泛学习幕后的工作,了解电视的运作,才不会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

河北卫视在有线台和无线台合并初七,诞生了许多新的节目,在电视台人才奇缺的状况下,制片人抱着临时顶替的态度让张霞试试看,没想到她一直坚持到大学毕业。而此时,有一个好机会落在了张霞身上。河北卫视当时花重金打造了一档每晚八点直播的生活类新闻节目《直播生活》,非常诱人。当时制片人想通过张霞联系当时在北广担任老师的马斌主持,“可见当时对主持人的要求有多高”。张霞乐此不疲地帮忙安排张罗,但是马斌当时在主持《第一时间》,没有精力。此时制片人对张霞说:“你来试试。”张霞平时在说话、做事时表现出来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被制片看在眼里。只有23岁,且之前一直在做“叽叽喳喳”娱乐节目的张霞,第一次穿上规矩严谨的西装正襟危坐,很不适应,说话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做些夸张的动作、表情,现场就被告诫“不要那么多小动作”。试完镜之后她本能地认为自己绝对没戏。但是没想到的是,下午试完镜,晚上张霞便接到电话,“试镜通过了,女主持人定你了。”张霞受宠若惊,“完全不认为这个机会与自己有缘分”,直到很久之后,总监告诉她:“你和普通人播新闻不一样,我们不需要中规中矩,不需要固定模式,不需要框架,你来你的就好。”虽然那时候自己也曾饱受争议,“你不是说书,不是说相声,给人的感觉太不稳重”,但是张霞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就像谢娜与小s现在变成很谐星的感觉,观众都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创造自己的风格。”

 “没什么比真实更能打动人,电视主持也一样,不需要刻意夸张,只需要真实表达。”张霞回忆起某次做情人节节目时,她想到了自己相濡以沫、相亲相爱的父母,情不自禁地与观众们分享了他们的故事,“这就是真实的情感”。而更让张霞骄傲的是,每次下基层采访时,老百姓总能叫出她的名字。

由于张霞独特的主持风格,节目组于2004年,特地为她量身定制了一档10分钟的脱口秀节目《张霞说事》,开创了个性化民生新闻的先河。节目中,除了尽情展现自己的“真性情”之外,张霞更用心地加入了一些转折上的小技巧。当时节目会在结尾时播放音乐,她会根据音乐和节目的主题巧妙的衔接转场。张霞回忆起一期节目,那是桃花盛开时节,她的结束语是这样说的:“今天,不知道大家聊得过瘾不过瘾,但是明天同一时间,我在这里等着你回来”,紧接着就是阿牛那首《桃花朵朵开》中的“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告别中规中矩的结尾,这样的形式在9年前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这就是张霞,喜欢带着自己的编辑思想做节目,“上下有承接,才会流畅和舒服”。做任何事情从来不按常理出牌。为节目配歌词,其他主持人可能只知道简单的“淡入淡出”,而张霞则会在这些细节上花狠很多心思,“清新的歌就要冒气泡,动感的歌要有闪电的感觉”这种形式在当时编导还并不习惯,但是收视率真的高了。

胆大心细也是张霞的一个特点。在大型直播时常需要场外连线,当耳机里编导还没有提示什么时候可以连上时,张霞便会通过眼角的余光感受画面是否在动,会主动尝试连线,“要带着编导和记者的思维做主持”,张霞建议初入职场的的孩子们,一定要了解后期,不要习惯地接受到什么信息传播什么,要大胆发挥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出错。

当然,胆子太大也让张霞吃过亏。某次大型感恩晚会上,看着为歌手伴舞的一群可爱小朋友,她便忍不住冲上台去采访,与小朋友聊天。但是在庄重的场合,这样生动的元素是绝对不允许的,制片人当即将她拉了下来。还有一次,是在主持《影视大世界》时,当时张霞在采访一位武术演员,她很自然地问:“离开舞台这么多年,您基本功是否还保持着,给我们耍两下?”说完当即站了起来。这样的环节固然生动、有趣,但是针对一档庄重的访谈节目,策划文案里没有涉及、机位也没有准备,张霞一站起来,摄像和导播全部傻眼了。这样的状况现在看来或许很平常,但在当时,这种突发奇想却是不被接受的。但是张霞却从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闯祸,“那是那个年纪天性的释放,这样的闯祸可能让我大放异彩,可能成为节目中最亮的点,如果你连想都不敢想,那你就只能作为别人的陪衬了”,她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主持娱乐节目,需要有包袱、会调侃、懂幽默、能歌善舞,说来就来,但张霞看来,新闻更能让自己沉淀下来,做自己。所以当电视台进行改革时,张霞义无反顾选择了新闻,也因为之前深厚、丰富的职业阅历积淀,张霞“被局长一眼看中”,自6年前成为《午间视野》的主播,五年多以来,张霞的快嘴、真实、不做作、反应快,深得观众喜爱。“在节目中开心了就笑,不由自主地捋袖,聊到相关话题,甚至举起了杯子,这种逗乐、生动的感觉就如同邻居串门、拉家常。”用张霞自己的话说:“流露出真实的自己,才能有自己的风格。

 做有温度的主持人

谈及一名新闻主播需要具备的素养,张霞变得严肃起来。“积淀、文化素养、对生活感知,还有感同身受。”她连着说了几个词。

“在合适的场合说合适的话,做有分寸的人。”是张霞一直恪守的。“作为一名新闻主播,拥有标准的播音腔和随进应变的情商是最基础的,除此之外一定需要厚重的积淀。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坐在演播室里,但是编导和记者思维张霞“一直都具备”。

几年前的一个采访让张霞印象深刻,现在回想起来仍忍不住泪湿眼眶。一个8岁的小女孩被醉驾司机撞倒,失去一条腿。当她赶到病房采访时,孩子还在熟睡,父亲看到记者进来,就想拍醒孩子,张霞赶忙做手势拒绝,耐心等待孩子醒来。这时候记者的本能让她观察起病房里的环境。边观察边思考该如何报道既能准确传达信息又不会给孩子一家人造成二次伤害。越过孩子熟睡的面庞,张霞发现了孩子床头的作业本,翻开是孩子出事之前写的一篇作文,叫做《我想我能行》,于是张霞面朝摄像机,通过这篇作文引入,带着观众进入情绪。张霞回忆,这个小女孩的奶奶带着她在上学路上被醉驾司机撞倒,奶奶当场身亡,这种意外谁身上都可能发生,这让当时已是一个妈妈张霞感同身受。“镜头一定不能太露骨,给人视觉上的刺激远不如感情的刺激来的深刻。”除此之外,张霞还抓住了另外一个细节。当孩子醒来时,张霞注意到孩子手上戴着一枚戒指,母亲告诉张霞,孩子疼得厉害,母亲便把自己的戒指摘下来戴在孩子的手上,可以带给孩子力量。感动之余,张霞也迅速抓取到了“母亲很擅长表达”这个细节。当孩子想站起来出去时,父亲递过拐杖,孩子看着拐杖沉默良久,张霞将这个细节原本呈现给观众,“通过这种直击人心的细节打动观众,带给观众感同身受”。

记者那天,再次面对这位母亲,张霞委婉地说:“母亲不善言谈,我非常忐忑,害怕会再次触碰到母亲的伤疤,但是母亲告诉我,她来到这个舞台就是为了表达一份感谢。”这时候母亲自然而然地会表达自己的感谢,而不是直接冷冰冰的询问“你要感谢谁,说些感谢的话吧”,这是语言的技巧。

“新闻比娱乐和综艺要难得多,在合适的场合说合适的话非常重要,如何挖掘新闻的深度,但又懂得适可而止?就需要有着丰富的知识积淀。”张霞谈到对留守儿童的采访报道,很多记者只是单纯关注孩子如何贫困。但张霞注意到一个细节,孩子趴在破旧没有窗户的窗棂上,头顶门楼上是瓷砖贴的“幸福之家”,张霞示意摄像师记录下这个讽刺的镜头,当即引申到国家城乡一体化的话题,“农村人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为了让下一代过得更好,但是只靠这种家庭的努力能实现吗?民政部门、国家该做些什么?”如果不懂这样的政策如何懂得解读?“但是作为一名主持人,任何一条新闻报道的格调一定要是光明的,给老百姓希望,告诉大家我们正在做出哪些努力。”

去年,张霞拿到了新闻界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奖”,她是河北卫视继于辉、方琼,第三个拿到此奖项的,且是第一次送选。在一个半小时“高铁大通车”的直播中,

张霞协同铁道学院院长及中国传媒大学的一位教授共同深入探讨了高铁开通之后京津冀经济圈未来的发展、铁路发展史等,话题涉及非常广,直播时要现场连线外景记者,还要特别关注一些重要时间点的统筹,“何时切镜头、何时结束与嘉宾的对话,针对不同嘉宾的语速和表达习惯该提怎样的问题”,都落在了张霞的身上。在这场考验综合能力的大型直播中,张霞表达流畅,展现出了浓厚的知识积淀和深厚的职业素养,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张霞得奖实至名归。

主持娱乐节目时,张霞就收到很多观众来信,大家都说张霞的节目特别热闹。当时张霞主持的《好歌365》是一档一个人的脱口秀节目,如何吸引观众?张霞很懂得把握观众心理。“写导语时,可以写自己的生活感受,通过感受与歌曲连结,或者讲个笑话,紧接着是一首欢快的歌,或者讲些歌手本身不为人知的故事,最忌讳的就是说空话、套话”。张霞回忆,2002年,杨坤的歌曲刚开始推广时,唱片公司冠以各种极尽华丽的辞藻、头衔,“这些东西根本不会给观众留下印象。倒不如选择杨坤本身特点:经典的踩烟头动作、沙哑嗓音的故事引入,更加有趣”,表达出你的观点、情感、态度、温度,观众才会爱看,才不会换台。

 

闲看花开花落

从最初在台上嘻嘻哈哈地做娱乐新闻,到脱口秀、拉家常式地成为民生新闻的主播,之后再次与娱乐结缘,至今坐在河北新闻联播的主播台上用最标准的播音腔、最严肃的状态中规中矩地播新闻,如此跳跃的职业转变,张霞却能游刃有余。她笑着引用了领导曾说的一句话:“你就是一拉一根面条,一拍一个饼子,一揉一个馒头。”无论主持任何类型的节目,张霞都能以最好的角色最快的速度去适应,这种极强的可塑性让张霞偶尔也忍不住惊讶,“以前刚做节目时,非常想出彩,可能会有很多突发奇想,现在有了丰富的阅历和积淀之后,便游刃有余,尽在掌握。”现在张霞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周密思量,很多东西做了之后,是否能加分,如果不能,则干脆不做。

人缘极好的张霞,生活中喜欢与朋友聊天,喜欢阅读能提升语言魅力的优美散文,对于未来,她“闲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张霞与记者分享了马云的话:“30岁之前,努力干好别人让我们干的事,40岁时干好自己想干的事,50岁时干好对年轻人有利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张霞的心态被岁月打磨地柔软、从容,告别了20几岁时的拼劲和野心,她安心地停泊在家庭这个温暖的港湾,回忆往事,张霞经历了一段“不留白”的火热青春,“只有去抓去得去拥有,最后再放手才不会失落”,现在的她,用一颗平常心过着平淡的生活,温暖而知足。

 

(结语)无论是主持杂志型新闻、评论型新闻还是站在河北卫视新闻的最高端《河北新闻联播》的舞台,张霞都能驾驭地游刃有余,且能在不断变化中保持真我本色。张霞说自己是个大女人,非常认可大家对她“个性鲜明、义气、爱憎分明”的评价,而立之年,她说没有大家想象的“辉煌”,但却拥有了很强的幸福感。她最大的愿望便是家人平安健康,孩子快乐成长,自己开心地享受当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用张霞自己的话说“没有二十多岁的状态,就不会有三十多岁的从容”,坚守着一身的侠骨柔肠,张霞踏着柔软的舞步,将越来越华丽,越来越迷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年华似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