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旅行祈祷与爱
旅行祈祷与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141
  • 关注人气: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静默爬山  人生参禅

(2014-04-28 09:37:45)

于下山途中想到这句话,并不是想故弄玄虚,显得我这次爬山爬的多么有收获。但是,说实话,出一身汗,观到开阔宏伟的景,遇到或年轻,或年幼或年老的同路人,确实感觉心情也开阔许多。

在无人相伴的周日,查好了路线,查好了天气,我独自上路了。

在这个城市,不是一定要把能走的景色都走遍,但是,不能保证每一天,但至少有某一天,是值得铭记的,是有意义的,这就是我的人生哲学,也是我所坚守的。

没有留心去看总共走了多少台阶,更无心去数。一路上走走停停,按着自己习惯的节奏,走自己的路。与我擦身而过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但每当在某个拐角处再次与他们相遇时,心中却莫名涌动出些许欣喜,些许快慰。

一路上,听着他们的交谈,映衬着他们的节奏,看着人们上山下山,不断偶遇卖各种小玩意、遮阳帽。矿泉水、凉皮、甚至大碗面的店家用帆布和木棍简易支起来的简陋客栈,听着他们用乡音的吆喝声,有时候忍住不想笑,有时候,也会觉得辛酸。

小伙子,来块菠萝吧,3块还贵呀?我从山下背上来,再给你加工好,很辛苦的嘞!”小伙子淡然一笑,还是没捧“辛苦”大妈的场。

“爬山一定要心无杂念,静心,这样爬山才不会累”刚走数十步时,偶然听到这么有哲理的一句话,从某个年轻小伙儿的口中传来,确实,心无杂念,我这样想。

爬到将近三分之一的路程时,邂逅了三位大概七十有余的老爷爷,步履稳健,相互交谈中,倒也不觉得累。扶着上山的铁栏杆,一步步紧跟在我身后,回头看着他们有节奏的步伐,古铜色,布满褶皱的脸庞,最让我感动的是那微笑。从容,温暖,顺其自然。

也曾两次与一个奇怪的男孩相遇。他与我一样,孤身一人,但是速度极快,目视前方。背包里,不晓得什东西传出声音极大的歌唱。右手提着水杯。在某个遮阳棚下的“小栈”系紧鞋带之后,心无旁骛地上路了。待我慢悠悠地走到一处拐角处时,他坐在地上休息。我刚站定,他飞一般地朝着极陡峭的石阶跑去,背后,T恤已湿了一片。旁边的中年男人或惊奇或赞扬:“呵!还跑!”

另外三个青年男人,几乎可以算是我的同伴了。我们一度“结伴”爬过数段路途。一路上听着他们的闲聊,或学术,或幽默,甚至爬到半山腰,实在没力气了,就地坐在台阶上休息,而之前在坐在台阶底部休息的同伴,趁机奔跑几步,迎头赶上。听着他们说说笑笑,似乎也没那么累了。

快至山顶时,遇到一对可敬父母。大概五六岁的小男孩跟在父母身边,鼓励声不断传来。不晓得是第一次还是第n次,至少,带着孩子爬爬山,既锻炼孩子的心性,也让小孩子坚强健康地成长。

除了买雪糕时,与老板攀谈几句,自己一路上,静默而行。直至山顶,脑子里都是空白的。风景很美,阳光很晒,但是自己却感受到一种挑战,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方式。

无需旅伴,因为愿意与你共同爬上的旅伴实在难找。自己爬过的山不多,在杭州也只去过宝石山,在北京,长城、香山给我的感觉,也无非是商业化。在这,第一次去爬山。杭州作为南朝古都,又有岳庙、林隐坐镇,而宝石山上的紫云洞、烟霞洞也早已成为一种文化。但是在这座山上看到凭空出来的一件黄色披风,一位身着黄袍的“道士”,一篇佛语,给我的感觉确是矫揉造作,牵强附会。而这些,却吸引了无数人在观望驻足,心里还很得意地嘲笑一下他们:“究竟是多么地没见过世面?”

走到观音洞的时候,眼角一瞥:“此处香火免费,姻缘……都可求。”由门口望去,两个崭新、金黄色的蒲团上有些许褶皱,不晓得有多少信男善女在这里祈求姻缘?

   爬至山顶大概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不知道为什么,这次的爬山观感,比爬长城、爬香山要好得多,但远远不及,宝石山。不知道是因为宝石山两旁郁郁葱葱的竹林,还是一线天处淙淙流动的河水,甚至只是,烟雨蒙蒙中的那份静谧,还是我一度走到无人小道时的那股惧怕?或许什么都不是,或许,是我的刻板印象,议程设置。

如果说此次之行,最深刻的,那一定是下山时。一路走下来,尤其是到又高又陡的台阶处,每走一步,腿都在发抖,感觉比上山还累。身旁飞过两位着迷彩服的小伙:“上山练小腿,下山练大腿。”

虽是原路返回,但是下山的风景却渐次丰富起来。那个失去双手的残疾人仍坐在原地,或许是这烈日的暴晒,让他已没有力气再诉苦自己可怜的“遭遇”。只见他皱着眉头,来回张望,紧紧抱着自己面前的小桶,有人自身边走过,也不说话。

已接近中午11点,爬山的人却多了起来。抬眼望去,密密麻麻一片,丝毫不亚于八达岭长城。沿山而下,道路右侧的小摊位不断出现各种小玩意。什么琉璃、玉石、玛瑙、瓷器……对于我这个在杭州逢夜市便逛的人来说,早已见怪不怪了。快要接近山底时,有个小玩意让我眼前一亮:用竹皮和彩带编制出孔雀、风车,还有诸多小动物,很简单,却也很精致。

看到了自备音响、话筒,边唱歌边苦诉心事的盲人乞儿,接近正午时分,山底开始沸腾了。

其实用流水账的方式记录一段旅行,未必不是好事。至少,若干个日子之后,重新翻开,或许当时的很多细节,会再次浮现脑海。

坐车回来的路上,目光再次触到了已经抽穗的麦苗,绿油油的一大片,寂寞地躺在广阔的田野里,不时随风轻轻摇曳。

淡紫色的梧桐花仍然释放着顽强的生命力。离家多年之后,再没有细心地关注过她们,甚至办公室背后,于一个月前就形成一片紫色云海的小泡花们,我也未曾多看她们一眼。渡过了最美的人间四月天,在春风将尽之时,那一树一树的花开,还能如此热烈,顿时,感觉到生命的珍贵。深深的敬畏之情,油然而来。

如若不是这次出行,我还不知道,洋槐花早已竞相开放了。初到山脚时,便闻到了那股清新、熟悉的味道,一路上,更是与一棵又一棵顶着雪白穗子的洋槐树擦肩。想起,席慕蓉,就是这样坐在台湾缓慢行驶的火车上,无意间与一棵开花的树相遇,才有了那首大家张口即来的诗。

喜欢行走,喜欢记录,一个人,没什么不好。

趁着还拥有青春年少的时辰,趁着还拥有追寻不同风景的激情,出发。不管目的地是哪里。只要,在路上,就是好的。

写到这里,才想起我那个起得有点玄乎的题目;参禅人生。在回来的车上,确实想了好多。想起现在的生活、工作,想起最初的梦想。每当别人问我为什么要回来的时候,我也忍不住问自己,为什么。

从大城市回到小城市,自己甚至也在某些方面,成了“领袖”,有着别人看来幼稚、天真的梦想,看待问题,或许偶尔会多想一步,有些时候,觉得回来是对的。

每一次出发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不管去哪里。有些离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如我这般,非爱即恨,非黑即白,不寻求中庸,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开始惧怕去寺庙,惧怕闻到那股缭绕空灵的熏香味。甚至每当听到唱经,潜意识里都想逃离。因为我觉得那是一种束缚,对灵魂的束缚,走进佛寺,需要无我而虔诚的皈依之心,而对于如我这般自我的人来讲,游山玩水,行坦荡路,养浩然气,做赤诚人,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不知不觉间,又写了许多。

身体微微凉,心似乎也放空了。

有句话,一直想说,人生在世,难得做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