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梦路上的“双生花”——双城生活的悲与欢

(2014-04-07 18:58:49)
分类: 专题

两个少女,一个生在波兰,一个生在法国同样的相貌,同样的年龄她们也有样的名字:罗尼卡。她们都同样喜欢音乐。波兰的罗尼卡觉得自己并不是独自一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可是她却在一次表演中心脏病发暴毙在舞台上此时身在法国的罗尼卡突然感觉特别空虚难过。此后她的生活中便常常响起一段极其哀怨的曲子。某次,忽然发现了在波兰拍的照片中,出现了一自己一模一样的女子此时她才深深相信,世界上还有另外一个自己存在。这是著名导演基耶斯罗夫斯基的电影《双生花》的剧情梗概,导演用极其写意手法描述了个体生命的孤独感。

而追寻着城市梦想的青年们也上演着现实版的“双生花”。漂泊于大城市的浪潮中,背井离乡,有些人甚至几年都回不了一次家,只为一个安家置业的梦想。

年关已过,昔日的年味渐渐淡了下来。俗话说”三六九,往外走”,青年们话别了泪眼婆娑的老母亲,再帮脊背佝偻的老父亲点最后一支烟,打点行囊,踏上了开往另一个城市的列车。

回家几日,父母却要盼上一年。伴随着声声爆竹响,下一次的团圆又将是遥遥无期。

抖落家乡的尘土踏上遥远的路途满怀痴情追求我的梦想”,从异乡到家乡的距离,不知道还有多少三百六十五里路,但是心酸坎坷的双城生活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兰州——邯郸

我多想去北京发展

如果5年前没有考上兰州商学院会计专业的研究生,李宏也许还在邯郸某个小县城的钢厂上班,过着朝九晚五,月薪2500元的普通生活。如果不是在4年前毅然放弃在北京的工作,到兰州进入丈夫帮忙联系的纺织厂,江凤也许同任何一个北漂族一样,在京城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

已在兰州定居的李宏一家过上了所有农村人都羡慕的城市生活,也真正为“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做了最好的代言。唯一的女儿已在兰州最好的中学初一,这个爱好数学,早已忘记家乡话怎么讲的孩子,梦想是清华大学。五年来第二次回邯郸老家的李宏仍然忍不住感慨:我多想去北京发展,这样离家近点,就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哎……“李宏无奈地摇头。

原本只有专科学历的李宏在15年前是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经家里安排进入了县城一家钢厂工作。那个年代,拿着800出头的“高”工资,日子过得没有任何悬念。

两年后经同事介绍认识了纺织专业的江凤,两个人的感情路极为顺利,不久便结婚了。江凤就职于县城一家效益中等的毛纺厂。一年之后,毛纺厂倒闭了,他们也有了爱的结晶。闲置在家的江凤萌生了考研的想法。小时候就想着往外走的江,终于意识到不该这样庸庸碌碌地过一生。两个年轻人忽然感觉生活射入一道亮光。购买了考研专业书籍,闲暇之余开始了追梦之旅。

考研的征程极其枯燥艰辛。经历了第一次考研失败,江凤调整状态重整旗鼓,终于在第二年如愿以偿顺利成为西安工程学院纺织专业的一名研究生。而连续两年失败的李宏,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决定再试最后一次。皇天不负苦心人,李宏终于拿到了兰州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如今一回想起头发斑白的母亲看着自己研究生毕业的同学那艳羡的目光,想起母亲无奈又充满渴盼的那句:不知道我们李宏什么时候才能考上呀!”李宏仍忍不住湿了眼眶。

说上天眷顾也好,说苦尽甘来也罢,研究生毕业之后的李宏夫妇极为顺利。在研究生导师的帮助下顺利进入了一家央企的财务部,而妻子江凤也在兰州一家效益不错的毛纺厂成了主管。

4年前,他们把在家乡上小学的女儿一起接到兰州,一家人终于成为了城市人。

现在他们已在兰州市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实现了工作和生活上的华丽转身。

对李宏来说,现在的生活状态无疑是成功的。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75岁高龄的老母亲。从兰州到邯郸将近20个小时的车程,自工作之后,今年是他们第二次回家。面对着家人的嘘寒问暖,看着儿时最喜欢的姨父,小女儿变得沉默不少,只有简单一句“好像变老了吧。”

在家短短五六天时间,不停地走亲访友,“甚至和母亲好好说说话的时间都没有。”回首往事,李宏如做了一场梦般,“幸好我坚持了,否则这辈子都会耗在钢厂了”。李宏希望春暖花开的时候能接老母亲到兰州转转,而一辈子没出过大山的老人却不想给儿子添麻烦,“他们能常回家看看就好。”

从兰州到邯郸的距离再远,也隔不断浓厚的乡情,李宏的双城生活让我们感慨、心酸。擦干眼泪,日子还要继续。

北京——长治    

趁年轻 好好玩

从泰国回来后的张燕,脸色晒黑不少,一双炯炯有神的黑色眸子却更加明亮。她没有回长治老家,而是在北京玩足了一个月后开始找工作。提到未来,张燕淡然一笑:“从不去想太多,趁年轻,好好玩!”

河北大学韩语专业毕业的张燕是个非常要强的女孩。也许因为家境的贫寒,从小她就目标坚定,立志将来一定要在大城市工作。带着与生俱来的浓重好奇心和一股子闯劲,在大四毕业那年,她没有着急找工作,而是加入了赴泰志愿者培训的行列。自小对语言有着惊人领悟能力的张燕,在三个月内突击泰语从来不是难事。而飞往泰国要自费的高昂机票却让她受尽思想的折磨。然而,大家眼里的“郝思嘉”绝不会被贫穷打败。到泰国之后,张燕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小学生讲授汉语课程。张燕在这里度过了非常美好的一年。

再次回到北京,张燕没有任何不适应。非常顺利地找到一家很有发展前景的韩国私企做韩语内勤。在郊区租了房子,正式步入北漂行列。乐观的她从没觉得辛苦,“我喜欢这座城市,有全中国最完善的公共设施最先进的文化。”张燕说,如果习惯了北京快节奏的生活,并且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事业中,就感觉不到北京巨大的生活压力了。

当年为了供她读书而在高中时便辍学的哥哥,现在北京一家快餐店做店长,父母也常年在外打工。对于已没有太多亲人的家乡,兄妹俩很少回去。“在家乡,常年靠天吃饭,如果说没有感情,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我更喜欢现在的生活,外面的世界这么大,我不想被束缚,不管是身体还是灵魂。”

今年已25周岁的张燕对自己的人生大事也从未考虑过,“这个顺其自然吧,我长得不漂亮,也没想过能嫁一个北京人,在北京买房置业对我来说更是天方夜谭。”刚在北京工作两年有余张燕对自己的生活现状非常满足。今年全家人一起回老家过了个团圆年,“在外漂泊久了,回到家才觉得是最温暖的。那份最平凡的亲情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说完,张燕别过头,拭去眼角的泪水,但是她马上又转过,轻松一笑,“等赚够了钱,就回家!”残留在腮边的泪水在阳光照耀下熠熠地闪着光。

从北京到长治的距离不是太遥远,但对于这个不服输的女孩来说,或许,还有很长的路。

常州——邯郸   

陪伴父母的时间太少了

埋葬了自己唯一的老母亲之后,陈平或许再也不会踏进这方生养他的故土。跪在母亲坟前,陈平久久不能平静。自己离家工作已三十多年,平均两三年才能回家一次,每次也只能待三四天,“陪伴父母的时间太少了。”

如果初二那年,没有面试成功,成为一名飞行员,陈平自己或许也不知道现在身在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

将近十几年的军旅生活让陈平经受了太多磨练。新疆、西藏、北京、兰州……辗转了很多地方,绕遍了大半个中国。忍受过各种苦寒与磨难,“那时候,真的很想家。”如今已人到中年的陈平,曾英姿勃发的面容早已悄悄爬满皱纹,但如炬的目光毅然镌刻着一名军人的峥嵘岁月。

8年前,终于等到组织的转业安排通知,陈平褪去军装,成为常州市一名副处级干部。妻子和儿子陪着他漂泊多年之后终于尘埃落定。此时儿子刚好考上大学,妻子也在市里的一所公园找到了稳定的工作。

结束了东奔西跑生活陈平以为终于可以多陪陪父母了。然而新工作的忙碌是他不曾料到的。除了逢年过节给父母邮寄些钱物之外,陈平的归乡之路似乎越走越长。

而出生在外地的儿子上了中学才第一次见到爷爷奶奶。2011年夏天,多年糖尿病的老父亲病情加重,陈平连夜开车往家赶。路上遭遇暴雨,直到第三天才风尘仆仆地赶到家,却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年腊月底,老母亲也仙游而去。陈平一家请假回家送母亲最后一程。“老人最怕的就是孤独,而我却没能多陪陪他们。”旅居在外,思念家乡的无奈,或许只有在陈平渐渐增多的白发里才能体会

五年前陈平在常州市为儿子置了一套新房,儿子现在南京读研究生,“如果毕业了他想留在南京,就把家里的房子卖了,给他在南京买房,我们夫妻俩就准备在常州养老了。”最亲的人已经不在,回不去的故乡真的就变成了儿时忆里的故事,只能讲给未来的孙子听了。

从常州到邯郸1080公里,14小时零4分钟,这不长不短的距离里,承载的是一个游子隔不断的乡愁,和再也回不去的遗憾。

杭州——台北 

 爱杭州 更爱台北

“回台北真好!”是金大班回到台北之后写的第一条微博。这个讲授广告创意、品牌研究的台湾籍教师,给学生们的印象永远是乐天、幽默而又不失内涵。而年仅40岁的大班总称自己为“糟老头。”

用大班自己的话说,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四处流浪。结婚三个月,被调去去广州工作,2000年去了上海,而后,在一年多里带着妻子北京、安徽、内蒙、上海四处游走,2003年,去成都川大念博士,2008年因缘际会先去苏州做案子,然后到了杭州。在过程中,大班自己也记不清走了几个城市……大班常说,自己像只迁徙的候鸟,“在离开和抵达之后,都是一种思念和落寞的轮回……

谈起最初接受公司安排携妻子王敏毅然飞往大陆,大班浅笑“那时候就想来内地闯闯看,谁想过未来会怎样呢?”现在大班和妻子都就职于杭州某高校,妻子讲授台湾电影文学课程,而有着8年广告文案创意、制作经验的金大班则成了该校所有广告学专业学的偶像。

“上课很愉快,比在公司工作要轻松很多,寒暑假都可以回家嘛,杭州和台北天气差不太多,就是冬天太冷啦!”大家都特别喜欢大班用林志颖般的台湾腔讲起台北的街头艺术,讲起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有时候还会八卦一下他和妻子王敏的爱情。

这份工作大班一干就是五年,“也许会一直干下去,我喜欢杭州。等到退休了,就和老婆回台北,或许会去花莲、新竹、垦丁……任何一个小地方安度晚年喽!”大班说话总是给人很随意的感觉,但是一提到家乡台北,他的两眼就会熠熠闪光。

人在杭州,但是大班每天都会关注台湾的新闻。他常在上课时跟学生们讲起自己台湾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妻子王敏在讲课中,更是从琼瑶、洪金宝、林青霞讲到胡金铨、侯孝贤、白先勇;从《汪洋中的一条船》《我是一片云》讲到《童年往事》《恋恋风尘》;从眷村讲到九份……带着土生土长的大陆人游遍台湾的每个角落,穿透台湾文学的历史,而自己也一次次轮回着或浓或淡的乡愁。

“每年都会至少回一次台北,每次回去都会有不一样的变化。小巷瓦房越来越少,水泥大厦越来越多,台北的高楼越来越密集,很多过去的东西都找不到了”。幸运的是,父母哥姐都安居台北,大家每年总能相聚几次。

现在住在学校提供的宿舍里,大班没有在杭州置业的打算,“老了肯定是要回家的嘛!我虽然很爱杭州,但我更爱台北哦。”

“你知道台风来临前,空气中有股特别的味道?是一种说不出的独特味道对我而言,则是一种想念的味道。”这是大班发表在网络空间上的一句话。从杭州到台北的距离,是大班童年里台风的味道,思乡的味道。

上海——安阳

                   为了一个有前途的未来

等待拆迁的虹桥路口某公交站牌前,总会在夜幕降临时挤满了人,王娟已经在这里等了一年半的公交车她租的房子在郊区,距离上班地点,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

2012年6月浙江工业大学新闻学专业之后,王娟没有再次坚持考自己喜欢的同济大学经济系研究生,而是毅然决定到上海工作,和就读于上海交大数学系硕士的男朋友一起奋斗,希望未来能留在这座国际化大都市

王娟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传媒公司的品牌策划,“公司提供住宿,但是没什么发展前途,可学习的东西太少了。”半年之后,王娟选择了一家教育机构,成一名学管师。“教育环境比较单纯,每天和小孩子们在一起,挺开心的。而且有提成,待遇还可以!”王娟性格大大咧咧,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特别外向”。

其实,王娟不仅外向,她也极其乐观坚强。在上海,经历了找工作、租房、挤地铁、生活拮据等等磨难,“其实沪漂和北漂一样,幸运的是,不用住地下室,因为上海没有。”在十平米的小屋里,每天披星戴月,辛苦奔波。一年之后,已成功升职为教务主任,工资也跟着涨了一大截。“每个月都会给家里寄点钱,虽然不多,但是心里特别高兴。”男朋友还在读研,未来的生活都是王娟在规划。她正在努力攒钱,为‘上海’打拼,“上海房价虽然高,但是奋斗几年,付个首付还是可以的。”王娟最喜欢看电视剧《奋斗》,“‘我们必须去工作,去谈恋爱,去奋斗,这件事十万火急,一刻都不能等’,我特喜欢陆涛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

提到家乡,王娟比较坦然:“还好父母身体都还算硬朗,教育机构节假日都特别忙,去年没能回家过年。但是我每天都会给妈妈打电话报平安。”王娟希望男朋友一毕业,两人就结婚,到时候带着双方父母看看新时代的上海滩。“没办法,如果你选择一个有前途的未来,就注定必须要放弃一些东西。”

站在黄浦江边,王娟和男朋友常常描绘以后的生活:“等咱们有了房子,就不用这么累了,把爸妈都接过来……”

从上海到郑州的距离,是千千万万的王娟们不懈追求的城市梦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