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一 祭祀

(2014-03-18 18:09:00)
分类: 生活

每逢初一、十五,母亲总会煮了寿面,买来黄纸,携一卷熏香,到村口的吕祖庙拜祭。今年,我陪同母亲一起去了。

阔别多年的吕祖庙在邻居奶奶的打理下,一直香火很旺。庙门口新贴上的对联,黄色大字跳跃在穿透薄雾的阳光中。

今天初一,9点刚过,前往邻里乡亲拜节的人群还未散去,吕祖庙前祭祀祈福的人群已排起了长队。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或跪在蒲团上,微闭双目,口中念念有词,或摇动着签筒,渴盼着佛祖赐予“上上”或者“大吉”。

母亲先把寿面一点一点分在庙门口的碗里。然后不紧不慢地抽出两张黄纸点燃,趁着火焰,点燃一支熏香。

手握熏香,母亲虔诚祈祷:“保佑一家平安。”

尔后,母亲寻了一处无人蒲团,细心地抚平褶皱,双膝下跪,参拜了起来。

 我静默地站在庙门口,看着眼前的香薰缭绕,看着因跪拜多次而被压得极扁平的黄色蒲团。吕祖像前的“有求必应”功德箱内,不时地被投入一元、两元。高大的吕祖老爷隐藏在幽深的帘布后面,在闪烁摇曳的红烛里,偶尔能看见他的尊容。

 

忍不住感慨,这滥觞于商周时期的祭祀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西游记》中,唐玄奘在取经途中恪守着“见佛拜佛,遇塔扫塔”的信念。鲁迅更是在《祝福》里,将鲁镇过年祭祀描写得惟妙惟肖。

母亲不是佛教徒,更对佛教文化知之甚少,在她的观念里,拜祭是神圣而崇高的仪式,每次有我在侧时,总会万分叮咛:“千万别乱说话。”

记得儿时常会跟在堂哥后面,去村里的昭福寺里玩耍。那里“居住”着最全的神仙。佛祖释迦牟尼、太上老君、十八罗汉、四大天王、阎罗王……

在阎罗殿时,看到那些忍受酷刑的人,堂哥说,生前做了坏事,死后,就会忍受酷刑。生前做好事的人,死后也会享受到幸福生活。

自小熟读武侠小说的堂哥,常会指着某块石碑上的碑文给我讲解:从字迹上看,这应该是哪个朝代的,完了还不忘加一句:“多珍贵的文物啊,就这样被埋没了!”

堂哥结婚后远离了家乡,多年未见,更少机会结伴去看神了。

还好,拜神祭祀的传统一直还保留着,在浮躁的都市中浸泡久了,感受一下檀香的禅意,心情顿时明净不少。

 

在我的家乡,过年不如鲁镇讲究,但是到庙里拜祭却是必不可少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