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迷茫的欧佩克,混乱的油价
文/倪金节
维也纳的石油峰会注定了又是一次迷糊的会议。3月15日,欧佩克的大佬们齐聚维也纳,进行了长达6个小时的磋商,分析当前的市场形势。笔者相信,这些长期浸淫于石油领域的官员,都是该领域的行家里手。对目前的形势分析绝对可以堪称是最顶尖的水平。然而,就是这批名副其实的石油专家,在油价跌跌不休、需求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依旧难以从最基本的供求关系入手,从而制止住油价的颓势。
是的,现实的情况是,欧佩克诸国的政治家,谁也没有胆量牺牲短期的利润,来赢得油价的长期回升。在油价走低的情况下,意味着产油国必须比以往销售更多的原油才能保证财政收入。目前,这些国家的财政支出正在急剧上升,而财政收入却因为油价的暴跌而快速减少。伊朗和委内瑞拉等国的预算制定官员,正在急切地等待着多卖出石油换取美元,从而实现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
虽然他们比所有人都更加地期待油价的快速回升,但是这些官员实在是没有为此做出继续大规模减产、少卖石油的决定的勇气。沙特阿拉伯人虽然财政状况没有那么的逼近入不敷出,但是减少产量使得油价走高从而改善伊拉克等积弱国家的财政预算、并能帮助它们应对经济上的调整,邻国局势维稳也是沙特所期待的,毕竟一个动荡的中东对欧佩克各国好处并不多。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中长期来看继续大规模减产对欧佩克绝对是最佳的选择,但是在现实面前,他们不得不短视,不得不屈从于“生计”的压力。
前几日油价走出了一波“反弹感”十足的奇怪行情,居然能在各国不断地放出极差的经济数据的情况下走高,一度逼近每桶50美元,为今年以来首度探及这一水平。然而,维也纳会议结束后,油价出现回落,这足以表明近期油价上涨仅是对减产的概念炒作。实际上,目前石油市场除了仅存的减产因素这一利好因素以外,其他的几乎全是利空消息。可以预期由于欧佩克官员的迫于“生计”,油价将继续回归弱势震荡行情,短期内市场所期待的反弹乃至反转行情或许就此夭折。
当然,自去年9月份以来,欧佩克累计决定将该组织原油日产限额减少420万桶。而且截至目前,该组织成员国已经实施了约80%的减产计划。从现在的种种迹象来看,前期的减产计划正在发挥效力,供给面“不知不觉”间开始生变。以EIA(美国能源情报署)为核心的不少机构的数据显示,石油库存正在下滑,并且该趋势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下行。
在维也纳会议上,欧佩克虽然令人遗憾地并未作出减产决定,但是承诺将更严格地执行之前的减产措施,一旦在下次石油峰会前将剩下的20%的减产量得以坚决执行,那么届时油价将如何反应值得市场期许。如果油价反应强烈,出现急升行情,意味着减产对油价的提振的边际效力呈现出加速的态势。故而,在5月28日再次召开会议的时候,若是做出大规模减产的决定,那么在下半年油价重回70美元可期。
当前,不论是美国还是世界其他经济体的经济数据都相当的糟糕,世界经济正处于不断寻底的过程中。尽管数据显示经济衰退仍在继续,但金融市场的信心却已经开始稍有回暖。上周道指在跌破6500点以后,累计涨幅达9%以上。美元指数则回落至前期高点水平附近,站稳90点依旧可能是一种奢望,强弩之末的美元的上升步伐或许就此止步。伴随着股市反弹、美元回落和油价上升,股市、美元和原油的“正常”相关性正在回归,表明市场信心整体有转暖迹象,并且近期经济数据恶化程度大都在市场预料之内,比“黄金还贵”的信心恢复并不是没有可能。
一旦信心趋稳,那么金融市场至少止跌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考虑到未来金融海啸的“黑天鹅”可能还会不断出现,因此多数金融市场呈现“W”型走势,并在当前的位置反复筑底的可能性大增。当金融海啸的风浪彻底过去,世界经济在经历一到两年的复苏之后,那时候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市场才可能出现真正的反转行情。当此史上最严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研判金融市场的另一难点在于,目前的商品市场全是从极低的水平上反弹,甄别出明确的反转信号更为艰难。石油作为世界经济的血液,其动向当然是决定复苏的最为核心的标志,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石油市场将是未来迎领大宗商品市场以及整个金融市场反转的先行者。
当然,目前石油市场的低迷对于世界经济的复苏,提供了很好的“弹药”支持。低油价使得各国的生产成本得以维持低廉,让大多数经济体都能在通缩通胀的边缘进行经济复苏的大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本文开始所批评的欧佩克大佬们的“短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世界经济复苏的一大贡献。但是,油价下行最好能够就此止步,否则,世界经济真的将陷入难以自拔的长期“滞缩”的泥淖之中。
如果世界经济也重演“失去的十年”的故事,那也是全人类的难以承受之重。毕竟,这个世界依旧还是被斯密和凯恩斯的经典经济学所统治,而不是能够接受“GDP不增长”的逻辑。当然,“GDP不增长又怎样?”的命题,至今没人敢于突破,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