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避免金融危机,关键在重树信心

(2008-01-23 08:51:00)
标签:

杂谈

    避免金融危机,关键在重树信心

见于1月23日《第一财经日报》

    1月22日全球股市延续先前的走势,再次出现大面积下跌,日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等亚太市场的股指纷纷重挫,跌幅都在6%以上,跌得更惨的印度股市还曾一度暂停交易。而内地A股上证指数也是大幅重挫354点。

  一时间全球市场一片风声鹤唳,似乎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就此来临。而索罗斯更是放言,全球目前面临着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现今,大多数市场人士都认为,次贷风暴导致的美国经济衰退预期,是这场全球性股灾的罪魁祸首。的确,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次贷风暴的高潮可能才刚刚到来,毕竟暴露出巨额亏损的基本上都是像花旗、美林这样一流的大型金融机构,二流金融机构的风险现在还没有公之于众。如果其他机构的次贷风险一旦全面爆发,估计次贷风暴所涉及的亏损额度将在目前已披露的基础上成倍增长。对于次贷风暴究竟会造成多大的损失,目前存在着3000亿美元、5000亿美元甚至10000亿美元的各种预测。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一次的次贷风暴是继LTCM公司倒闭之后出现的规模更大、波及面更广、影响程度更深的信用危机。

  我们注意到次级贷款的发放总量不过8000多亿美元,而且迄今为止,欧美各国的央行已经注入了接近8000亿美元的巨额流动性来挽救。因此,单考虑次级贷款本身,并不存在所谓的危机。次贷风暴的要害问题在于银行为转移风险将次贷“证券化”做成次级债,对冲基金又以杠杆性的手段,进一步放大了资本市场的风险。因此,从次贷风暴目前所处的阶段来看,全球性股市大跌有其必然的道理,只要次贷危机继续恶化,华尔街的利空不断出现,全球股市受其拖累就在所难免。

  但另外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美国本轮信贷泡沫成形的背后因素,是美元本位背景下的弱势美元政策。可以讲,2001年到2004年的那一轮“货币拯救”是信贷泡沫的本源,而2004年到2006年中旬的“货币收紧”又成为捅破信贷泡沫的利器,因此,信贷泡沫始终遵循着 “成也美元,破也美元”的运行逻辑。故而,次贷风暴并非已经无可救药,治理次贷风暴还得从病源着手。

  目前,美联储和白宫倾向于大幅度降息以挽救危机,但这种方式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全球流动性的更为泛滥。

  其实,解决目前次贷风暴的最优策略并不是再增加流动性,而是如何将现有的过剩流动性合理配置。目前游走于全球资本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资金数额极为庞大,如果有办法将这些资金的一部分转移出来,用于填补次贷风暴的“黑洞”,那不仅有利于稳定次贷风暴带来的经济衰退预期,同时还能化解“折磨”央行大佬们数年之久的流动性泛滥,可谓一箭双雕。

  现今花旗、大摩这些巨头通过可转债、直接入股等形式,取得了不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支持。笔者建议,一旦次贷风暴的窟窿进一步扩大,可以将相关的“拯救产品”直接面向全球市场发行,对于像花旗、大摩这样的优质资产,基金管理人是有兴趣的。从美国自身来看,昨天的分析已表明,其流动性并未紧缺,只是货币没有完全“动起来”而已,想方设法将这些过剩的流动性“动起来”应成为白宫、美联储以及华尔街的主要任务。

  综上所述,金融市场说到底其实是一个信心市场,只要人们对经济发展保持足够信心,只要措施适当,只要白宫、美联储以及华尔街能够有效地堵住“黑洞”,解决次贷危机也并非难事。

   再次货币拯救是让新兴市场埋单

见于1月22日《第一财经日报》

    受次贷风暴影响,花旗和美林近日纷纷曝出了近100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引起全世界一片意料中的“哗然”,全球股市受此牵连亦连续巨震。

  为避免危机进一步恶化,白宫和美联储日前分别表示拟大幅度减税和降息以应对危机,在更早些时候,大摩、花旗等巨头已经获得了巨额的“外援”。一时间,不少分析认为,美国持续了近5年的流动性过剩已经彻底消除,甚至“流动性枯竭”的论调也开始显山露水。于是,货币环境进一步放松的“货币拯救”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美国真的已经流动性不足了吗?“货币拯救”真的能从根子上治理次贷风暴吗?至少从衡量流动性的关键指标M2来看,我们还看不到任何流动性紧缺的迹象。美联储最新的货币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当周的M2货币供应量为7.472万亿美元,增加43亿美元。Bloomberg的数据表明,从2006年下半年次贷风暴开始到2007年年底,M2中间值的同比增速从4.7%攀升到6.2%,其中2007年9月增速更是高达6.7%。考虑到2007年美联储已经大幅降息75个基点,以及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的大规模注资和放松银根的行为,美国流动性紧缺的说法更成无稽之谈。

  因此,我们可以说美国的货币创造本身并没有问题,但货币市场“信贷紧缩”问题还比较明显,也就是说,货币没有完全“动起来”。

  始于2001年的长达3年的“货币拯救”运动,带来的是全球过剩流动性的持续泛滥,造就的是百元石油、楼市股市暴涨以及可能将至的千元黄金、万元伦铜的资产泡沫。如今,随着次贷风暴的愈演愈烈,新一轮的“货币拯救”运动已经箭在弦上,三大储备货币的再次大量投放,可能会孕育新的类似的次贷危机和新一轮的资产价格泡沫。

  全世界可能将经历“流动性更为过剩-资产价格泡沫-危机-救市-流动性再过剩”的周期性轮回,而这最直接的后果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亦将再次为这种泡沫的轮回持续埋单。

    早上从家来公司上班的路上,在报刊亭买了今日的报纸,看到各大媒体清一色的把大标题做成了“美联储大幅度降息75基点”的新闻,的确很是震撼,希望伯南克的良苦用心全球投资者能够买账,全球金融市场能够好起来。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明知道货币环境的再次宽松意味着新一轮泡沫的来临,但不这么做短期内世界就将陷入危机,只能这样了,希望我们这个世界能够把泡沫做实,永远不会被泡沫吞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