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发牢骚者,而做解决问题者,建设者
(2011-03-19 11:49:52)这是宋桑在给我们上《新闻理论》课的时候说过的一句话,很难想象,老师的无意中的一句话会给学生带来如此大的影响,以至于后来每当我遇到问题想要抱怨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总是宋桑的这句话,于是立马停止牢骚,转而解决问题。
这几天亦是如此。说起来确是件让人崩溃的事。
前几天,接到央广经济之声老师的电话,说是让我帮与其合作的一个广告公司的头儿写一篇论文,我二话没说,当即答应下来。在央广实习两年,和老师们有了很深的感情,也从那里学到太多,所以任何事情只要老师们说一声,我都不会有任何推辞。论文题目是《经济之声的盈利模式研究》。尽管这题目让我看了就有点头疼,实在是门外汉,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开工。好在熬了几天终于搞定,两万字,19页,大功告成实在让人兴奋不已。
但乐极真的会生悲,昨天接到老师电话,先是得到表扬,说思路和框架都很不错,心里美滋滋。不料随即话锋一转,“就是篇幅少了点,现在是写了19页,但要求要写50页。”
50页!
原因是在过了导师的关卡后,还要经过一个学术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并不关注论文内容,而是只看篇幅,必须要50页!
对于这样的现实,我倒并没有考虑过多如何把19页扩充到50页的问题,而是为这样的学术氛围和可笑的学术要求可叹,只追求篇幅的论文有什么用呢?要说到论文的话题,绝对还能衍生出一大篇文章来。
还是考虑眼前的事情才是重中之重。虽然有框架了有思路了,但是要从19页扩到50页还是件让人头疼的事,这几天,每次要动笔,每次都是带着抵触的情绪。拖了两天了,还没写呢。
“不做发牢骚者,而做解决问题者”,的确,只有行动起来,做起来,才是行之有效的,它胜过所有的抱怨。与其烦恼,发愁,牢骚不断,不如想想解决的办法和对策,不如做一个行动力强的人。
它不仅关乎平时生活的小事,更关乎社稷建设的大事,少一点埋怨,多一点行动,不做无病呻吟者,而做建设者;不做看笑话的人,而做有影响力的人。
不得不说,有些时候,一个人一句话的点拨就会给与人极大的启示和帮助,适时地出现在你需要它的时候。
感谢宋桑,也与君共勉。
我去写我的50页了。
或许下篇文章的题目就叫《这样的论文写不写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