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发文字:精研廿载今始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2018-12-12 13:57:11)
标签:

东皋印学

刘聪泉

西泠印社

书评

精研廿载今始成 凌云健笔意纵横

                             —刘聪泉先生《东皋印学》读后

http://s12/mw690/001Kt0Pdzy7pUoEt3ET0b&690

http://s1/mw690/001Kt0Pdzy7pXkrkEDu00&690

戊戌金秋,刘聪泉先生大著《东皋印学》付梓,获赠一部,如获至宝。翻读之余,不忍释手。该书精装十六开、五百余页,洋洋近百万字,内容丰瞻,考据翔实,文采斐然,图文并茂,厚实而丰盈,诚为东皋印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先生政务之余、潜心研究东皋印学近二十年,积箧累累,印学著作时见《西泠艺丛》、《如皋文史》,《如皋日报》副刊亦时有刊载,为学界所称道。去年,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举办孤山国际峰会,先生印学论文《怀珠被褐黄楚桥》一举夺魁,荣获论文一等奖,厚积薄发,一鸣惊人,一时皋杭艺林争传,名动天下,先生因此直接加入印社、荣幸之至。先生印学文章散迭报章杂志,虽可搜读,但一直以难以一窥全貌为憾,一年后,先生大作应时而出,一册在手,可纵临览先生东皋印学全部文字,不复有遗珠之恨。

全书除自序外,内容分八部分:“印学专论”、“人物小传”、“序跋甄录”、“印学名著”、“论印诗词”、“印谱选页”、“当代印人印选”和“如皋印学系年要录”。自序近八千余字,总述东皋印学起源、印派特点、印学贡献、局限不足、全书原则。序文高屋建瓴、提纲挈领,论述精要,实则是全书的纲领性文字,总领全书,也可放入正文中独立一节,作为东皋印学研究总论。其内容宏博、但要言不繁,似长而不觉其长,笔者有幸在出书之前先睹为快,细读数遍、犹觉意犹未尽,此文非先生自己操刀,他人断断难以为之!读者诸君,览之而知全书之概貌,胸中自有纲目,展读全书,则欲罢而不能矣!

书中第一部分“印学专论”,共计23篇,专论东皋印派各时期印人代表。先生近二十年搜寻精研,学术结晶,凝聚诸篇或长或短文字。纵观全书,放而言之,全书之精要、先生之功力,亦在此23篇。书后后七部文字,皆是此23篇之附丽,或溢出之余绪。

印学专论23篇,一篇一位东皋印人艺术评传,文题皆四字,或品评传主艺术成就,如首篇《开风立品邵潜夫》;或评定印学贡献,如《淮南一人吴思堂》;或鉴赏艺术风格,如《天画神镂许默公》;或刻画风神面貌,如《庄雅绝伦乔墨庄》,皆精妙妥贴,典雅传神,四字确定全篇之旨。

文题之外、专论结构也基本相同,印人生卒简历、交游、艺术贡献和印作赏析。23篇专论,文中详细考证传主生卒年有近11篇,计有邵潜、许容、童昌龄、程邃、潘西风、吴叔元、沈凤、钱觐、乔林、黄楚桥、祝尧龄。首篇邵潜生卒年求证便有数千文字,虽然关于邵潜的生平有前后“五传”可以参考,但对邵的生卒年份皆语焉不详,包括同时期的陈维崧、后来的黄楚桥、官方《如皋县志》和《通州直隶州志》皆是如此。刘先生从同时期大量诗书文集中诗文入手,《东皋诗存》载邵潜诗《崇祯庚辰闰正月十五日作诗时余年正六十》,崇祯庚辰为1640年,上推60年,可知邵生于明万历九年,即1581年,生年迎刃而解,出于邵自作诗,可以采信,无独有偶,而诗集所载另一首《崇祯仲冬六日,余犬马齿六十矣……》,两诗遥相验证。

而邵氏卒年众说纷纭,或定于1665年,或定为1585年,相差甚远。文中引用陈维崧所作《邵山人潜夫传》力证两说之误,后从王士祯的《渔洋诗集》、《池北偶谈》、《带经堂诗话》等记叙邵的文字亦是前后不一,相互矛盾,或是渔洋先生的著作前后横跨数十年,多是追忆文字,时间不确,亦是有情可谅。李斗的《扬州画舫录》只有片言只语,山重水复疑无路,邵氏卒年迷雾重重,令人一头雾水。终于、如皋文人范方在《默镜居文集》写道:予自成童即获亲山人,常从家大人座隅得闻绪论,与之交垂三十年,悉知其状……山人生明万历辛巳,卒皇清康熙丙午,年八十有六。柳暗花明又一村,康熙丙午为1666年,范氏言之凿凿,确为不刊之论。

文中论证言之有据,逻辑严密,引文宏富、叙述分明,行文引人入胜,如老吏断案,如读福氏侦探小说,抽丝剥茧,终于真相大白。书中10多篇考证传主生卒文字皆是如此,先生不吝篇幅,大多都有数千字之巨。我始读前几篇,有些疑惑先生何以于生卒之年花此功夫。尔后读传主交游、印文艺术师承关系、东皋印派风格演变,疑问也便春雪消融,豁然开朗。盖生卒年份是研究印人与同时期印人师友的横向与纵向标准坐标,坐标不定,研究传主学艺过程、师承关系、艺术风格、印学发展源流等诸多问题便一头雾水、难以廓清,坐标一立,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同时可纠文献之谬。

生卒考证之外,传主的交游文字也占每篇专论较大篇幅,如邵潜交游考略、黄经、周亮工之交游、沈凤与王澍交游山水之证、姜任修诗文交游、钱觐交游举凡、黄楚桥交游考述冒广生与印人之交游等,或出自传主诗文、或引自印谱序跋、或援于同期诗人、书人、印人、画人、文士硕儒、诗僧隐逸之诗文书印画作,旁征博引,不厌其烦。传主交游人物皆一一列出,简述其生平成就,或数字,数十字、甚而数百字,长短不一。初觉其引据繁复,读毕前后贯之,所引人物皆与传主或师或友、抑或亦师亦友、与传主艺术活动相互关联。如邵潜除与同期印人交游外,与陈继儒、范凤翼、赵宧光、钱谦益、陈维崧等都为诗友,诸公皆为当时诗坛盟主、文学大家,儒学宗师。黄经与周亮工的狱中意外相识,炼狱反为谈艺论道之殿堂。沈凤与王澍,沈虽小王十九岁,王在诗文印谱序跋中屡称沈为老友,推崇倍至,二人亦师亦友,相交四十余年。王官至吏部员外郎,书法大家,沈氏篆刻书法苍劲浑穆,宗法秦汉,印法开一代之雄风,应得益于王氏耳濡目染。众多文人学者与印人相互欣赏、惺惺相惜,诗艺与印艺风雷激荡、必将迸发艺术创造之灵光。

  文中引述诸多人物书牍、诗文、序跋,或记述史实,如陶澍不仅为黄楚桥《历朝史印》作序,在《复黄楚桥书》中记录黄收集、校审和镌刻《麓山寺碑》一事。林则徐赠黄史印诗,几乎是一部印学与黄楚桥印艺诗史诗论。文中诸篇印学文字,此类诗文俯拾皆是,摇笔散珠,目不暇接。

   印论中后半部多为印谱版本辨证和传主艺术成就,代表作品赏析,也是印论正文的点晴之笔。版本考证如《黄济叔印存》之真伪,考证确认其真;《谷园印谱》编摹经过及版本探究、详考二卷本、四卷本、六卷本成书之经过;《历朝史印》考校,考校嘉庆本与道光本之差异,确定道光本为重订本。东皋印学经典之书谱,文中皆列为专题详加考证,梳理成书始末、初印、续印、三续,甚而四续之版本先后顺序、成书缘由、版本、卷数、印作、序跋之间的异同。其间涉及古印谱的目录学、版本学、印刷学等专业知识,当今除大学、图书馆、古书收藏家专门研究外,民间几成绝学,先生研究之文字追根溯源,条分缕析,若无深厚的专业知识,过眼过手真品数百千卷,断难立判前后真伪。先生曾对我言,三十年前曾作为高校教师参加全国古籍鉴定研究班,或得益于此,学不厌多,积学储宝,用时成竹在胸,信手拈来,触类而旁通,可称为学者通人。

   印论中对印谱与印文的品评文字,印谱注重评定其在东皋印史中价值,不囿旧论,多有真知灼见。褒赏之余,对著作中的不确之处亦是大胆指谬,加以厘正,对黄楚桥《东皋印人传》,誉之为开地域印史之先河,但在文中单列一节“《东皋印人传》瑜中之瑕,”列举传中20条与史实不符之处,直言瑕不掩瑜,但研究东皋印学者不可不知。《历朝史印》之史家甄录,也提出三点异议。前文关于传主生卒考证,对海上韩天衡先生《中国印学年表》和《中国篆刻大辞典》亦指谬、商榷甚多。对不盲信古人,大胆指谬,小心求证,言之有据,先生研究东印印学之史才、史学、史识的胆识与独见,令人叹服。

   印文的品评赏析,每篇印论皆有,或总结篆刻艺术风格和文字风格,分类点评,如对邵潜印章的点评如是,或对印谱中代表印作的点评,多印风、取法、文字、章法、刀法风格等,少则寥寥数十字,多则百字,非得印作三味,难得有如此精采文字,可谓妙语连珠、语语中的,异彩纷呈,为每篇印论之点晴之笔,也是先生大块文字之后快意之笔,得意之笔,锦口绣心之文,读之赏心悦目。

     第二部分是印人小传,自周亮工撰《印人传》,开印人立传专著之先河,后乾隆年间汪启淑效周之体撰《飞鸿堂印人传》、后改名为《续印人传》,近人叶为铭续著《广印人传》,印人研究,蔚然成风。清道光年间,邑人黄楚桥撰《东皋印人传》,另僻蹊径,上下卷共收印人28人,开地域印史之先河。先生精研广搜,小传增至72人,可谓洋洋大观。前人著作已列印人,先生未直接抄录,而是详加考证,增损补益,指谬纠错,正本清源。前人印作语焉不详者,如钱觐父子,《东皋印人传》中只有寥寥数字,先生广为收集乡邦文献,诗文书画资料,集腋成裘,沙里披金,为历史所尘封东皋印人先贤书碑立传,其间艰辛,非旁人所能想像,于东皋文化研究发掘,功莫大焉!72篇小传,叙印人之生平事略、传闻轶事、印学见解及流派嬗变,简洁凝练、文词典雅,亦是72篇美文,此篇可作前23篇印人专著的微缩版,也是精研23家之后的旁逸之作。亦可作《东皋印人传》的修订增补版。先生此书于此72篇,想必用力甚多!    

   书中后几部分收录“序跋甄录”、“印学名著”、“论印诗词”、“印谱选页”,此为东皋印学四百余年之精华,可作研究欣赏,亦可作资料检索,四部分相互补充,相互映带,也可作为一个整体。因版面所限,不能全录,但窥一斑而可知全豹,有心之士,有志于学者径可按图索骥,直入宝山。先生十年间的收集整理,尽在其中,公之于众,以飨同好,云水襟怀,非常人所能及,正如梁任公所言: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也!一些学者视资料为秘珍,轻易不肯示人,阅此当为汗颜!

“当代印人印选”精选当代东皋印人20位,姓氏笔画为序,附印人简介和印作,于此可见当代东皋印人及作品之风貌。印选中亦有先生自选印拓数方,宗法秦汉、古雅浑穆,大气磅礴,铁骨铮铮,有正大气象,想必是先生得意之作。书末为“如皋印学系年要录”,亦是先生东皋印学之编年,与书前自序虽体例不同,但遥相呼应,浑然一体,可作同一文字。10页文字,四两压千金,与前序相同,文短意长,皆是先生研究浓缩之精华,不可等闲看过。

   本书设计由装帧设计由陈圣银兄操刀,封面集东皋印文印石照片,朱黄交映,古意盎然。封面“东皋印学”四字由先生隶书自题,古雅刚健。封底为现任东皋印社社长刘翔兄篆“东皋印学”四字,取法汉白文印,又融入已意,苍茫雄浑、质朴雅健,不输前贤。

   二十多年前毕业回如工作,便闻先生大名,于《如皋文史》、《如皋市报》时见先生大作,拜读之余,收益良多。先生供职市委办十余年,后入政协、人大,分管皋城文化建设数年,建树尤多,如皋长寿文化、旅游文化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先生筹划、策划、建设功不可没!

先生诗、文、书、乐、印、史、学无所不工,学养深厚。去年西泠载誉归来,刘社长设宴为其接风,有幸忝列其中,得识先生。微信中时读先生纪行诗文,新疆、东北、四川、富春、日本、西泠之行,皆有诗纪之。先生如五律、七律、诗中颈联、颔联尤佳,对仗工稳,喜用古今典,字字皆有来历,诗风雄奇博大,典雅遒丽,结句常有意外之思,回味悠远。诗有李、杜、韩、柳之风,与陈秀骥先生及东皋诗社诸位时有倡和。去年赴杭城领奖入社所作诗:《拙文获孤山国际峰会一等奖并有幸加盟西泠印社》,西泠为天下第一学术团体,有幸入社,实乃莫大荣耀,故以诗记之。来朝圣殿已残秋,却喜殊荣偶姓刘。琢玉总存梦中梦,雕龙亦有楼外楼。不因蜃海思荣辱;岂向蜚云问去留。自古书山多寂寞,甘为梅屿一盟鸥。可视为先生近期代表作。今年西泠年会,先生亦有两首诗作入展会员诗作展。

先生工书法,喜作大字,擅隶书和楷、行。隶书宗张迁碑,结体方正,古拙朴茂,楷行师法颜柳、融合苏米,端庄奇伟,矫健飘逸,功力深厚。如皋书展时见大作,皋城花木国际园艺城、法华寺等匾额多出其手。

除东皋印学外,先生对如皋文史尤其熟稔,每篇印论之后引注书目,囊括经、史、子、集及方志谱牒,涉猎之广,可窥先生之博览,或谓当今如皋文史之百科全书。先生书中曾言,于冒襄先生文集和《同人集》浸淫尤深,曾逐一整理统计与冒交游同人,剔除名号不同,实则一人之重复者,计461人,纠正了史书所记456人之误,于此可见一斑。

精研廿载今始成 凌云健笔意纵横。史以明鉴,可知千百年成败得失,东皋印学,邵程黄童,俊采星驰,皆成过往。东皋印社甫立,振兴东皋印学,时不我待,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融铸印艺新貌,方不负前贤。此或先生近十年孜孜搜求东皋印人雪泥鸿爪著成此书之初衷,不知东皋印社诸位君子,以为然否!

 

                   作者:陶建兵

                2018122日完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