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过很多80,90年代去美国的留学生写的留学日记。里面通常会提到在留学生活中他们很努力的在餐馆打工洗盘子,既要兼顾读书又不能少了赚钱养活自己的生活,那时候对这样自我奋斗的生活甚至有些向往。后来在父母的资助下也出国留了洋,但是一天工也没做过,那时候父母最大的期望就是我能那好成绩回家。
当时决定来挪威直接进大学很大原因是以为自己嫁给挪威人后,有条件在大学读挪威语可以申请学生贷款。如果有了这个人民币9万块一年的低息贷款,我和北极熊的生活可以说可以过得很宽裕,然而在六个星期的审理后收到了一纸拒信,拒绝理由是挪威语被列为单独授课内容,不同属大学课程。
收到信的当天我就做了一份求职表,仗着自己是学时尚专业的机会,打印了无数份的我走遍这个城市的大商场里递交给卖衣服的大卖场。每当经理看到我毕业于专业学校时都会眼前一亮,但是当和我交流发现我不会挪威语后就说请你一定在能说挪威语的时候回来我们这里。几家商店招聘做展示的店员,也是因为我的挪威语不好而被拒绝了。
当时的心情可以用绝望来形容,因为我一直觉得只有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展示我有多出色,我一直认为我少的是个机会。 父亲的一句话点醒了我,父亲说:“阿基米德说给他一个支点,他能撬动整个地球,但是这是不可能的事儿!”
后来我开始放低要求,删去了简历中绚丽的学习经历,个性介绍,从寻求时尚产业到简单的服务行业。我在家附近的餐馆里投了几份简历,收到了回复。现在我已经开始了放学后几个小时的工作生活,工作的餐馆在距家里步行10分钟的市中心车站。回到家看到北极熊做好饭等我的时候觉得挺幸福的。
工作没有想象的洗盘子的艰苦,服务生做的大致有点餐,上水,结账,碗都是由洗碗机完成的。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从来做的是顾客的角色。北极熊的家人,我在挪威的朋友都纷纷说要到我工作的餐馆吃饭,给予我精神上的支持,给予我工作的餐馆物质上的支持。以前从没觉得自己能从服务生做起,或多或少觉得颜面上真不好看,但是实实在在生活起来,没那么多颜面可谈。而且周围挪威朋友和我说他们上大学前大多是从餐馆服务生,酒店客房服务做起的,我只会几句挪威语的程度还在饭店做已经是很好的了!
工作的收入无疑是诱人的,做两天就可以把一学期的书费赚出来(挪威的书是死贵死贵死贵的)。更让我很深刻的体会到了在是挪威没有穷死的人的生活。不是开玩笑的说,以前从来没有觉得生活有多艰难。银行卡里总是有父母打的钱。现在和北极熊的生活是独立的,每个月收到工资后把钱分成几份,哪些是用来买吃的,哪些是用来还银行贷款的,水费电费甚至是物业费高的让我有些窒息。终于理解钱其实真的是一份份汗水换来的,没有天生掉下来的馅饼。美好的生活只是想象出来的,无论在哪里生活,奇迹终归是要自己来创造的。
从走遍大江南北吃尽各国美食的妞到在小餐馆里做服务生,生活无疑是从浮云到人间的变化。人间的生活真的不是踩着软绵绵的浮云那样容易,我想我开始学会脚踏实地的生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