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结核病科普小讲座
2022年3月24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为进一步提高患者与家属对结核病的防治意识,早期发现结核病患者,让结核病患者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为此,感染科寇国先主任为病房的患者及家属开展了“防治肺结核”科普小讲座。什么是肺结核?如何及早发现肺结核?寇主任讲到:肺结核是由结核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我们国家肺结核的病人数在全世界排第三位。肺结核属于乙类传染病。初期症状比较轻微,不易引人注意。随着疾病进展,肺结核患者常见的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逐渐消瘦等。由于肺结核的早期症状易被忽略,有的被误认为“感冒”“气管炎”而延误治疗。因此,如果咳嗽、咳痰超两周或有咯血症状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结核杆菌通过肺结核患者咳嗽、咳痰、打喷嚏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肺结核传染性最强的时间是在发现及治疗之前,所以应当重视早期发现和及时、规范治疗疾病。怎样防止被感染?第一,及早发现肺结核患者,快速控制疾病传染源。第二,患者要积极治疗。一旦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就要按照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第三,切实保护容易被感染的人。提高人群抵抗力是基本措施。第四,迅速切断传染途径。不对着他人咳嗽,不随地吐痰,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外出时应佩戴口罩,以免带菌飞沫传播。现场听课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学会了判断是否得了肺结核,怎么防治肺结核,并纷纷表示:结核病不可怕,重点是做好自我防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