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十三篇•阴阳、八卦——性力之源

(2009-04-13 22:13:42)
标签:

历史

两性

女性

医药

公益

健康

读书

论坛

社会

生活

时尚

文化

分类: 性文化

第十三篇•阴阳、八卦——性力之源

(1)阴阳、八卦——性力之源

①阴阳的概念,来自对自然现象的直观观察

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关于“阳”的记载。对于天的阴晴,晴天为“阳”,阴天为“不阳日”或“晦日”。《诗经》中有“在洽之阳”(《诗经·大明》),“于彼朝阳”(《诗经·卷阿》),“既景乃岗,相其阴阳”(《诗经·公刘》)。《尚书》中亦有:“岷山之阳至于衡于山,过九江至义敷浅原”(《尚书·禹贡》),“乃偃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尚书·武成》)。《易经》中有“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易经·中孚·九二》),《周礼》中有“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周礼·地官司徒下》),“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周礼·春官宗伯下》)。《山海经》中有“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密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铁”,等等。这些早其文献中的“阴”与“阳”很明确地是指日光的向背,即向日者为阳,背日者为阴,是对自然观象直观观察与描述。

②对具体现象的抽象与阴阳之道的产生

日光的向背是具体的自然现象,而这些具体的现象之中却寓有普遍性的道理。《周易·系辞》中对阴阳作了归纳,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将阴阳从具体的现象中抽象而出,并用以表达事物内部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也用于表达对立的二个事物,这个阴阳之道是普遍存在于世界之中的。伯阳父最早用阴阳解释自然界的现象,“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山川皆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国语·周语》),《左传·僖公十六年》又用阴阳解释陨石,“陨石于宋……是阴阳之事”。因此,阴阳是自然界的通理,“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当然也离不开这个“大理”,《礼记·礼运》即指出“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管子在论人之生成时说:“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为人”(《管子·内业》)。这时的阴阳,便代表了日月、天地、冷暖、上下、左右、明暗、凸凹、高低、长短、动静、刚柔、昼夜等,仍至人之男女。而《易经》中将阴阳更加抽象化,阳即阳爻,用“—”表示;阴即阴爻,用“˗˗ ˗˗”来表示。

③八卦与性力

阴爻与阳爻的组合,创造了八卦,而八卦的含义,重在阴阳交感与化生。《易经·系辞上》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四象生八卦”。作为两仪的阴阳,是一切变化的根源,而这个变化又寓于八卦之中。“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而这种变化的最重要的内容则是交感化生,“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管子·内业》),“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阴阳相接,乃能成和”(《淮南子·氾论训》)。这种阴阳“和”的结果,即化生了世界的万物,又化生了人类,“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经·系辞下》)。天人合一,天人同构是我国古人自然观的主要的内容。“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用阴阳来区别人的性别便自然而生。阴阳“和”的交感,同时也是男女“和”的交媾,性力便寓于这阴阳变化之中了。那么,从阴阳之道上看,男女两性如何交媾而化生呢?从《易传·说卦传》中有“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坤母                        乾父

       ☷                         

兑   离    巽            艮      坎     

少   中    长            少      中     

女   女    女            男      男     

☱   ☲    ☴            ☶      ☵     

 

得   得    得            得      得      

坤   坤    坤            乾      乾     

上   中    初            上      中     

爻   爻    爻            爻      爻     

这里,阴爻为女,阳爻为男,坤为母,乾为父,父母交媾,阴爻阳爻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了男女两性交感化生,也体现出了子女性别。这充分说明了阴阳、八封是性行为、性方式及性别表达,而这种表达过程则是通过交感而产生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