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末倒置,是社会乱象的根源——《大学》第一章学习感悟一

(2018-02-12 15:00:17)
标签:

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

分类: 书香世界

      本末倒置,是社会乱象的根源

 

         ——《大学》第一章学习感悟一本末倒置,是社会乱象的根源——《大学》第一章学习感悟一

《大学》第一章,治国修身的最大诀窍在里面,即:不管干什么事,都先要引导人们有远大目标,高远的志向——“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儒家修身“三纲领”)。

人有阶层、性别、地域、年龄段、财富多少的各种区别,可能当下的追求都不一样,但“三纲领”这样的追求,是人人都需要树立的目标,因为这个境界是圆满之境。而且这个目标不管是什么人,在什么岗位上,都可能实现,是自己能够掌控的。

如果确立了“止于至善”的目标,知道自己到这个境界才能停止追求,人的志向就定了,志向定,神就静,神静心安,心安才能深入思考,深入思考才能有所收获。

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对自己一生要“止”在哪里根本不知道,而且读了《大学》还嘲笑“三纲领”呢,认为那是空想,虚幻,这样一来,精神的至高追求就丢了。

没有了高远的精神追求,只把自己的追求“止”在钱财名利上,然后还是更多的钱财名利,这个“止”就错了,这就是不知“止”。不知“止”志向就定错了,志向错了神就静不了,神不静心不安,心不安思不深,或者就不会思考,便不会有收获。

这么一说,你就会知道,为啥现代人这么浮躁,坐不下来,那全是因为“不知止”。从上至下,绝大多数是以相貌取人,以财富量人,以地位分人,却把“德”扔到了九霄云外,实际完全是一种颠倒。这就是人们不知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表现,不知道就会本末颠倒,本末颠倒就会导致干不成事,也就是《大学》中讲得“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你把“三纲领”这个“本”给忘了,却想发财、当官,享受荣华富贵,不可能。即使富了,德不好,也不叫“富贵”,而是“富贱”,“富贱”就会“富不过三代”,在当下甚至是“富不过半代”——你看看这几年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落马贪官就明白了。

当然,不要觉得这都是国家领导才考虑的事,你是家长,领导一个家庭,同样也要考虑教育子女时该怎么办。你是一个老师,或是一个其他单位领导,都应该考虑怎样教化、引领自己的学生或员工。如果你什么领导也不是,你总该考虑怎样教化自己吧?你总不能希望别人道德都高尚,自己却行为龌龊吧?

可见,“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是真正的至理,不听古圣先贤教导,后患无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