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阳明心学》感悟二

(2017-04-09 23:19:53)
标签:

吾心便是宇宙

宇宙便是吾心

陆九渊

王阳明

朱熹

分类: 书香世界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精妙智慧》感悟二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阳明心学》感悟二                        

“早在十几岁时,小陆就经常思考宇宙人生的大问题了。有一天他看到古书中对‘宇宙’二字的解释是‘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当下大悟,自道:‘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然后又在读书笔记上写下这么一句话——‘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精妙智慧》P28

 

上文的“小陆”就是南宋一代大儒陆九渊,从此,这句话就成了陆九渊开山立派的思想宗旨。陆九渊是“心学”的创始人,与他同时代还有一位似乎比他更厉害的大儒叫朱熹,是“理学”的创始人。俩人私交甚好,但主张不一样。理学主张“格物致知”——通过观察自然、社会的万事万物,探究“天理”——宇宙奥秘、人生真谛,这其实是外求万物寻真理;“心学”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所以主张“心即理”,应该向内求,只要把妨碍本心的物欲剥落干净,即便大字不识一个,也可以在天地之间堂堂正正做人。

这两种论调看来各有道理,之所以说朱熹似乎比陆九渊更厉害,是因为到明朝,官方确定的“指导思想”是朱熹的“理学”,所以王阳明一开始修习的也是理学。21岁那年,王阳明曾经面对着一丛竹子“格物致知”——瞪着眼观察了七天七夜,结果两眼一黑,栽倒在了地上。“理”没有“格”出来,命差点丢掉,让王阳明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于是,他最终选择了陆九渊的“心学”继续修习,最终在37岁那年暮春,于被流放的蛮荒之地——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大彻大悟,创立了“阳明心学”,成为了五百年来第一圣人。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心学源头的那句话——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样的气魄多么大呀,如果世人皆有这样的气魄,世间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还有什么斗气、怄气、生气、发脾气这些因心胸狭小而导致的愚蠢行为呢?世人还怎会将鸡毛蒜皮、蝇头小利放在心上,而争来争去呢?这里的“蝇头小利”也包括金山银山,甚至皇位江山。

不是吗?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呀,那些不都是些不足挂齿之事吗?

有人会说,啥“吾心便是宇宙”,别吹大话了,该干嘛干嘛吧,他不相信人能有这么大的心胸。其实,后世对于这句话有一句白话表达——法国诗人雨果就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对于人的心胸能达到的宽广程度,中外两位名人的认识高度一致。

但即使这样说,仍然会有人不相信自己的心就能与宇宙划等号,就根本别说包容宇宙了。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想想——对于宇宙,人类现在到底知道了多少奥秘?宇宙有多大?有多少星系?有多少种生命?都哪些星星上有生命……这么多问题人类现在解决了几个?然后,我们再看看人类自身,生命的本源是什么?生命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到底身体各器官是怎样协调运行的?为什么人类当今最先进的实验室里无法完成“从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初级生命”的“生命起源”实验的最关键一步?这一步在真实的生命起源史上到底是怎样完成的……这些问题,人类又解决了几个?

庞大的宇宙是个超级复杂的巨系统,渺小的人体其实也是一个超级复杂的巨系统,同样奥妙无穷,这正好对应了古人所说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而“天人合一”、“天人相应”表述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也无可厚非。

这就给我们以启示,人要想“看透”宇宙,应从看透自身做起。研究透自身奥秘了,宇宙奥秘也就同时破译了。你要是一个星球挨一个星球地去研究宇宙奥秘,那把地球人全部累趴也不可能实现。但你反观自身,向内研究、探索,搞清自身存在的奥秘还是有可能的,最起码不用造价昂贵的飞船一直往太空跑吧?

所以,王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之后,说了这么一句话很令人深思: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意思是说,我的心性中存在一切成为圣人的潜能,如果到外在的事物中去寻求成圣的条件和理则,那就彻底错了。

记住,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阳明心学》感悟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